在古康时一心一意寒窗苦读为科考的十几年里,叶娘子操持家业,照顾公婆,又为自己父亲送了终。
按理说,古康时终于高中探花,叶娘子也该熬出头了。谁成想,功名利禄迷人心,他在京城中瞒了家中有妻的事实,新娶了一位娘子。
新娘子姓郭,父亲在翰林院供职,在家中排行老幺,颇得父母宠爱。
古康时背信弃义停妻又娶,不敢让人知晓,于是迟迟不愿接家乡亲人入京。
为防止族人找上京来,他还特地修书回去,让妻子在家中孝敬父母,善待小姑和小叔,他要在京中报效朝廷。
叶娘子读过几年书,是一个知书达理谨遵孝道的人。夫君要报效朝廷,她自然要留在家乡,将公公婆婆伺候妥当。
一转眼又是十二年过去了,小姑子和小叔前后到京城投靠夫君,叶娘子独自在家中带大了一双儿女。
公婆先后去世,长子十四岁考上了童生,十七岁考上了秀才,二十岁时在乡试中高中魁首成为解元。
叶娘子将公婆送走,又养大了小姑子和小叔和一双儿女,积劳成疾落下一生病。
十多年来,夫妻俩只在古康时回乡祭祖时能见上一面,他见面时常怜惜娘子辛苦,自叹两袖清风不能补贴家用,却从不主动拿出银钱来。
叶娘子凭着一双巧手,硬是将一大家子人生活操持了下来。
送走公公婆婆后,叶娘子本以为终于可以夫妻团聚,谁知夫君修书表示,他在京城度日艰难,让她依旧留在家乡。
便是这时,终于有人看不下去,向叶娘子透了消息,说古康时十几年前已经另娶妻子,如今贤妻美妾在畔,子女数人甚是圆满。
叶娘子如遭雷击,不敢相信夫君十几年前就变了心,还抛弃了自己。
恰巧这时长子即将入京参加春闱,叶娘子当机立断,收拾了包袱细软,带着儿女一同上京投奔夫君了。
去之前,她没有给丈夫写信,因为她知道,古康时是绝对不会允许她们娘儿仨投奔他的。
长子年纪轻轻高中解元,旁人高兴还来不及。但古康时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只嘱咐妻子,让长子晚几年再入京参加春闱,沉淀几年会试更有把握些。
要是旁的事,叶娘子兴许就听丈夫的了。但长子天赋过人,寒窗苦读不嫌辛苦,早日参加会试考取功名,带着娘亲和妹妹与父亲团聚,是他的夙愿,她不舍得阻止。
更何况,当初古康时自己也是在过了乡试后,第一时间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一连参加了三次春闱,这才高中探花。
如今他们的长子,有一个在朝为官的爹爹,条件比古康时当年好上许多,更要早点入场才对。
娘儿仨艰难奔波,一路从余杭小镇来到了繁华富庶的京城。
叶娘子这么多年来日夜操持,熬坏眼睛和身子,到京城后水土不服,只凭着一口气没病倒。
娘儿仨来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古康时,得到了一个让他们心神具裂的消息——古康时高中探花之后不到一个月,就与郭翰林家的三小姐成亲了,在次年生下一个女儿,十多年来共生了两儿一女。
没来京城前,叶娘子一直对夫君抱有希望,欺骗自己之前旁人告诉她的话,兴许是误传也说不定,姓古的人那么多,取了官家小姐的未必是她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