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的黑土地,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光复辽东后的馈赠,也是东江镇能够继续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
在郭大靖看来,辽东的开发,东江镇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口。说白了,就是被朝廷和官僚视为蝼蚁般存在的百姓。
饿死了那么多人,在剿灭的过程中,更丧失了无数人的生命。这让郭大靖感到心痛,却又能力有限,难以彻底解决。
在天津、秦皇岛、登莱设立灾民安置营,招揽成千上万的穷苦百姓,使他们免于饥寒和战乱,已经是郭大靖尽力而为了。
象毛文龙和陈继盛担心的朝廷的掣肘,郭大靖认为可能发生,但他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大明朝廷的威权,皇权的至高无上,已经呈下降趋势,这应该是王朝末日所难以避免的。
建虏虽然会被灭亡,但东江军的强大,则是朝廷不敢小视,甚至是要曲意宽宥的关键因素。
显然,对于传统思维的养寇自重,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明末时期。实力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将粉碎朝廷可能的封锁压制。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搞垮东江镇的并不是外敌建虏,而是朝廷。从皇帝到袁崇焕,以及朝堂诸公,才是罪魁祸首。
所以,用鲜血夺回的辽东,郭大靖不会让给朝廷祸害。为此,他将不惜一切代价。
当然,该强势的时候就刚到底,该软化的时候也要给朝廷些脸面。只要东江军实力不堕,郭大靖就可游刃有余。
既然已经成为实质上的军阀,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郭大靖此时还在前线巡视,各部的准备情况,以及将士们的精神状态,让他感到十分的满意。
辽南情况基本掌握后,郭大靖又从海州卫向东南赶到了大片岭关,巡视尚可喜所率领的中协。
中协向前推进后,秀岩已经成了后勤基地,秀岩以南的军民彻底安全,可以放心地耕种生产。
「决战发动后,你部与主力会合,从正面进攻鞍山驿和辽阳。」郭大靖指点着沙盘,交代着决战的布署。
到了现在,布署或有小的调整,但大的方向已经固定,可以交代清楚,让各部做好准备了。
尚可喜用力点头,说道:「我部已经整训完毕,随时可听令行动。郭帅来得正好,可校阅军队,提升士气。」
郭大靖微笑颌首,说道:「入营时,观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便知道尚将军练兵有方。也好,明日便校阅官兵。」
尚可喜咧嘴笑了两声,说道:「还有几个月,末将会把他们练得更好,战力更强大。」
「本帅相信数月后,中协将士会让人刮目相看。」郭大靖伸手示意尚可喜坐下,两人喝着茶水,聊着军务。
最紧张忙碌的军训时期基本过去,现在就是屯积粮弹物资,准备着发动大战了。
「中协的兵,肉搏近战练得很多,也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打法。」
尚可喜相当自信地说道:「明日的校阅演练,郭帅可要多加指点。毕竟,其他部队的情况,我们也不太了解。」
「各部的训练也抓得很紧。」郭大靖笑着说道:「至于谁更厉害,明日看过再说。」
此番巡视,各部长官都有自吹请缨的意思,想着建大功、成大名。
毕竟,这很可能是最后一场大战,终结辽东战局。一是机会难得,其次则是要为撤军留后路。
很多将士的希望是马放南山、安享太平,可也有很多官兵想着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把从军作为职业,从古到今,也不乏其人。官职的级别越高,越是如此。
但郭大靖现在还不能把裁军的具体细则讲出来,
可还要让中高级将领们安心放心。打好决战是一方面,别为了表现而争功冒进,抬致不应该的损失。
「至于战后的安排,尚将军及诸位军官也请放心,甩开胡思乱想,专心致志地打好决战。」
郭大靖环视着众将,缓缓说道:「东江镇可曾亏待过沙场浴血的将士?平定辽东后,资源更多,就更不会让将士们失望。」
裁军是肯定的,但不一定取消编制,而是缩减部队的规模。比如现在一个协是一万多人,可以缩编到八千或六千,也能达到目的。
尽管军队的人数少了,但军费却可能不降反升。
因为,按照郭大靖的设想,步兵将全部变成骑兵,光是战马的购买和饲喂,就是极大的投入。
郭大靖争取在五年内达到目标,建虏已灭,蒙古诸部的归附,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况且,军队没有仗打,但可以进行耕作生产,向北不断推进,生产建设兵团就很适合开发建设荒芜的地区。
「末将等没有胡思乱想。」尚可喜陪着笑说道:「对毛帅和郭帅,大家崇拜又钦佩。听毛帅和郭帅的,一定能荣华富贵。」
郭大靖呵呵笑了起来,说道:「话糙理不糙,大家的根都在东江镇,东江镇长盛不衰,个人的富贵岂能没有何障?」
人生在世,追求的不过就是名和利。至于什么高风亮节,视名利如粪土,郭大靖对这样的人都要敬而远之。
荣华富贵到底包括什么,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和标准,也是有高有低。
郭大靖不反对官员们生活得更好,比如有府宅,吃得也是鸡鸭鱼肉。但这些花费,都应该是靠自己正道赚来的。
如果喝着兵血,靠着贪污腐化来奢糜享受,那是自找死路,绝不会得到姑息。
当然,作为酬功的一项,郭大靖准备用辽东的赋税,以及战争的缴获,来给将士们提供更好的福利。
其实,老百姓对于等级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他们心里,就认为当官的比自己过得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只要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他们不会对于当官的住大宅、吃大肉有什么反感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