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战(1 / 2)

之后的国际外交界被相互宣战挤占频道,1月20日俄国向奥匈、德国、保加利亚宣战,21日法国向三国同盟宣战,同日英国向三国同盟宣战。他们选择了一种最直接解决分歧的方式——暴力,搅乱欧洲人脑浆的大战终于全面爆发,各国外交家终于不用费尽心思的勾心斗角,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军人,语言的艺术失去作用,双方靠子弹大炮说话。

在欧洲,德国士兵和法国士兵的刺刀即将碰到一起,在亚太,局势似乎波澜不惊。从1906年起就剑拔弩张的华美两国经贸往来没有受到欧战的影响,大量的运输船照样来回与太平洋两岸,这两个国家似乎完全化身为生意人,虽然美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经济产值、华国拥有事实上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

两国领导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矛盾终将有被激发的一天,战争不可避免,不过两国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就将是山崩地裂一般,不比欧战的规模小多少。

对于华国来说,在军事实力占优时发动战争,比等到美国工业实力完全转化为军事力量那一天再开战更有利。而且美国此时虽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但地位并不高,他是欧洲国家的债务国,在金融上还受到以犹太财团为代表的欧洲集团的控制。

因此美国的打算就是通过欧战,向开战双方倾销商品,偿还债务,并最终摆脱欧洲集团的阴影。只是这样的打算是在1909年才被提出的,第27任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上台,共和党继续执掌白宫。

曾担任第一任菲律宾总督的塔夫脱总统对美国失去菲律宾心怀怨念,却也知道美国此时不易于华国进入战争状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现有军力无法保证战胜华国,在1909年美国陆军向塔夫脱递交的报告中显示,陆军现有兵力不到十万人,而且装备落后、陈旧,迫击炮、大威力火炮、坦克、装甲车等在陆军中几乎看不到,士兵缺乏训练,军官数量较少。预备役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民警卫队和民兵根本没有接受几天军事训练,民众也缺乏参加战争的兴趣,大部分人还沉醉于本土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经济中,通过议会就可以看出,反对战争的声音占据主流。

不能开战的根本原因,是与华国开战取得的利益与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美国的重心一直都在大西洋,世界的重心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地区只有无数贫瘠的岛屿,虽然美国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与欧洲比起来只能算零头。开战意味着与华国断绝经济往来,这对美国商人、财团、工人和部分政客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从成本上看美国将付出更多,对付华国需要更多的战舰、更大规模的陆军,武装这些军队的耗费能让议会发疯。作为美国总统,塔夫脱还要承担战争失利造成的被动,议会和民众将会把失利的怨恨发泄到他的头上。

因此当塔夫脱的幕僚提出缓和与华国之间紧张的关系,集中精力供应欧洲大战的消费时,塔夫脱立即答应,并派出外交官试探华国的反应。

幸运的是华国的回应非常令人满意,按照华国驻美国大使的说法,华国也需要休养生息,需要向俄罗斯和整个欧洲提供香烟、面包和大炮,能赚钱的机会不可错过。与其和美国关系紧张,不如联起手来瓜分欧洲市场,而且华国商人也不愿意放弃发财的机会。

政治体制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塔夫脱轻易相信华国人的说法,议会也兴致冲冲的驳回了美国军方要求扩大军队规模和装备数量的申请,美国国内一片欢呼和平和发财的场景,甚至有议员提出和华国缔结和平条约,在其中划分两国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1910年1月25日,华国东海舰队母港舟山,海军司令吕海正在审阅一份文件,这份文件由总参谋部签发,经总统府审阅并批示后转交到吕海手中。看完后吕海命令档案员将文件封存,然后抬头看着远处停泊的战舰,不禁思绪万千。作为基因人的他似乎也多愁善感起来,华国海军终于完善起来,成熟的作战编队加上不间断的训练,让华国海军实力无比强大。就像一台电脑一般,无数数据从吕海脑中流转。

舟山军港经过八年连续不断的扩建完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港之一,可以同时容纳上百艘万吨级战舰停泊。而此刻军港内也停泊着近四十艘战舰,它们密密麻麻的排列在码头上,如果这些战舰同时被毁,意味着华国海军将损失一半以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