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栀子花绿茶杯(1 / 2)

鉴宝大师 维果 1560 字 2022-10-03

看了一会儿,发现里边全都是这种无意义的报价单之后,李逸就转身离开了。现在还不需要特别的关注,真正激烈的应该是几天之后才对,而他们这种胡闹的行为,除了会让组委会对华夏人的评价更低一些之外,最多也就是让对方每天多一道清理报价箱的程序而已。

之前,李逸对瓷器展厅兴致缺缺,可是,在拍卖厅发现了鸡缸杯和元青花之后,他不由的又有些期待起来。而且,在字画馆发现的那几个漏,也让他觉得,或许,那些日本瓷器当中,说不定也藏有一些很可观的大漏。

瓷器馆,李逸老老实实的挨个展位的看了起来,对于日本瓷器,他了解的并不算是很深,但一件东西是否老旧,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他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因为就算是国别不同,就算是外在表现差别很大,但既然是古董,那就一定有很多相通之处,他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用鉴灵牌去验证,然后再和记忆中的价格对比,去衡量这件瓷器是否值得购买。

日本是一个以生产陶器为主打产品的国度,其生产瓷器的历史仅仅只有400多年的时间,可从发展速度来看,他们已经将华夏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早在17世纪,因为华夏明清时代的乱局,日本出产的瓷器就被大量行销欧洲并深获好评。而现在,其日用细瓷产品更是占据了美国近一半的高档瓷器市场,而且,他们还曾受邀为英国王室设计生产专供皇家使用的超大配套的饮食餐茶具产品。而作为曾经的瓷器之国,大多数华夏的瓷器却只能在一些低端的市场上挣扎求存。

但如果从古瓷来看,华夏胜出的可不仅仅是一筹半筹。所以这种现象很是值得反思,李逸之前就曾经有过打算,想利用手中的那份柴窑配方,看看能不能为曾经辉煌的华夏瓷器做点什么,只是最近事情太多,顾不上,这次回去倒是可以认真的考虑一下。

“?有田烧,?伊万里烧,?九谷烧,?濑户烧,备前烧,?美浓烧......果然,这种大型的展销会上出现的品种竟比有些博物馆还要齐全,而且最关键的是还有可能拥有,这就是大型展会的魅力啊!”

日本人无论瓷器还是陶器,都显得比较素朴,甚至还会带有些稚气,但恰恰是这种不同的风格,让见惯了华夏精美古瓷的李逸也觉得有些赏心悦目起来,要不,真的买几件玩玩?

这时候,他心目中并没有所谓的民族,所谓的国家界限,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欣赏美好的东西。

“这件,难道就是奈良三彩?”

李逸拿起了一件带盖的储藏罐形状的三彩陶器,这件陶器表面一共就只有绿、黑、灰三色,而且釉面多处剥落,但那种古朴的气息却是怎样都遮掩不住的。

“先生,这确实是一件正仓院三彩,虽然它损毁的有点严重,但仍然是极具收藏价值的。”

工作人员嘴里的正仓院三彩和李逸所说的奈良三彩是一个东西。公元七世纪末,唐三彩传到日本以后,很快就被大批的仿制。现在,在日本一共有十几个地方都出土了生产于那个年代的三彩陶器。因为在奈良出土的最多,而且又都集中保存在奈良的正仓院这个地方,所以,这种三彩陶器才有了这两个名字。

老实说,日本的三彩陶器和唐三彩比起来,无论是造型、胎质、釉色,还是各种技法,差距都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这件因为保管不善,釉面剥落的厉害,那就更谈不上什么美观了。

可李逸自有他的打算,因此最终还是将这件三彩陶买了下来。

“这件,应该是有田烧的青瓷金彩茶壶吧?”

有田烧事实上是由一名从高丽俘虏回来的朝鲜人创烧的,是他发现了有田地区的优质瓷土,从而开始了瓷器的烧制。

早期的有田烧瓷器并不算是很珍贵,因为质量不好,而且数量很大。而后期的有田烧也不是很珍贵,因为虽然精美了许多,但因为出口需求大增,现在都还有不少的留存。

真正珍贵的有田烧,是介于两者中间,从1637年到1650年十几年间烧制的那些有田烧。因为前期大量烧制瓷器,对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当时的佐贺籓裁掉了大批的烧瓷工人,而1643年,华夏赤绘调色法的引入,又将有田烧的质量大大的推进了一步,而1650年后因为出口的需要,就又开始大量的烧制了。

李逸看到的那件有田烧确实是一件有田烧,造型图案也都相当的精美,可遗憾的是,却是一件近代的产品。

“可是这件......”

他很快就又看到了一件,这件是一件口沿处带着一圈黑边的茶杯,杯身上的彩绘只有绿灰两色,图案则是稍微带了点抽象的树叶状,看起来很是精致漂亮。

只是这件杯子,可不仅仅是精致漂亮那么简单,因为鉴灵牌告诉李逸,它竟是一件真正的生产于那十几年间的有田烧!

“这怎么可能?这种东西,这么光明正大的摆卖,居然就没有人能看出来吗?”

可能是看到他拿着杯子看的时间有点久,而且还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站在展位后边的工作人员热心的介绍起来,“先生,这件栀子花绿茶杯仿制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那件珍贵的同款有田烧,不但形制一模一样,而且花色也非常相近,最难得的还是一件老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