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突然间在温州、台州两地开花肆虐,紧接着郑家水师又宣布往这两府外海参与清剿倭寇,其目的不言自明。这也在三卫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与之应对的也形成了两种立场鲜明的论调。
一种是以三卫军步卒老军,牛金松等人为代表,希望以强力手段应对挑战。还有一种则是杭州本地的官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希望与郑家开战,所以都希望镇虏侯能够尽快与之达成协议,而罢兵言和。
说穿了,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次温州与台州沿海遭遇倭寇突袭的事件,一定与郑家脱离不开关系。而且,在萧山一战中,郑家便已经有过前科,这次再故技重施,谁也不会觉得奇怪。
尽管两种声音都在酝酿发酵之中,可李信却迟迟没有表态。以至于,各方都拿不准李信的主意,尤其是杭州本地的官员们,浙江市舶司提举高振辅以及杭州知府范有明,这两个人已经隐隐成了杭州城中文武百官的代表人物,而这两个人也乐得万众瞩目,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对镇虏侯施加影响,以期能达到大伙都希望的结果。
高振辅认为李信之所以迟迟不表态,无外乎是对是否出兵游移不定,说白了就是对平蕃舰队没有必胜的把握和决心。而平蕃舰队一旦失利,或者全军覆没,那么对三卫军的打击将是不可挽回的。
这其中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一是如果三卫军的平蕃舰队被郑家水师打败,那么他们将彻底失去对浙江沿海乃至是南直隶沿海的控制,此后无论倭寇、海盗或者是郑家水师都能长驱直入,无所顾忌。其二,一旦海战大败,对三卫军的士气打击也是不可避免的,其攻略福建的意图显而易见,也将因此而不得不搁浅。毕竟南直隶与浙江两省绝大多数的繁华地带不是沿江就是沿海,而这些地方则处处都暴露在郑家水师或者是海寇、倭寇的打击范围之内。一旦失去了平蕃舰队的保护,三卫军自保尚且捉襟见肘,又哪里有多余的兵力去攻打福建呢?
对于高振辅的意见和看法,范有明竖起大拇指,大为赞赏。
“高提举不愧是镇虏侯面前第一红人,分析起当下形势来头头是道,在下实在是佩服,佩服之至!”
范有明的夸赞高振辅照单全收, 面色洋洋得意,口中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受镇虏侯提携,敢不殚精竭虑?”
但解下来范有明的话又让他不禁一阵头疼。
“可理是这个理,咱们怎么和镇虏侯说啊?总不能直接说平蕃舰队不行,咱们打不过他们。”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直言就是,反正该处的银子用不上三卫军一分一厘,这钱也到不了你我的腰包里一两。咱们都是出于公心,谁又能说些什么?就算说了,咱们也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高振辅的一番剖拍大义凛然,事实上,他这些日子以来也的确是如此,在李信的手下干活,不得不放弃了以往一味捞钱的初衷。毕竟现在是保住项上头颅和官位的最关键时刻,所以无论是办事,还是建言他都直言敢谏,因为自身没有了利益牵绊,做起事情来竟也快意果决。
隐隐然,高振辅竟头一次尝到了做清官能吏的快感。
曾有几次,高振辅在私下里感慨,世人都说做清关难,而做贪官容易,这其实是一句屁话。想做清官和贪官根本就不是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实在是时事诱导而来,正所谓上有所好,而下有所效。
久而久之,这些因贪好所逐渐形成的于大明官制之外的一种规则就成了大明官场中的跗骨之蛆,所谓的贪墨腐败也自然就屡禁而不绝,甚至愈演愈烈了。今日镇虏侯好能吏,自己初逢大祸之下,自然不得已用命直至。而那杭州知府范有明在此前也是出了名的小人与贪财鬼,到现在如何?不也清廉的恨不得分文不取,就连老百姓当街拦轿喊冤都不再向从前一样,打一顿撵走了事,而是事必躬亲的倾听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多月下来,这位曾经狗一样围在赵秉谦屁股后面摇头摆尾的范有明,范知府,竟摇身一变成了爱民如子的好官,清官,更有百姓感激涕零要给他建祠立牌坊呢。
而这位范知府似乎也极为享受这种百姓的吹捧,毕竟他前半辈子拼命的捞钱,对民脂民膏敲骨吸髓,听够了骂名。这几日得到了清官美誉,便如久吃黄鱼之人突然之间吃了一口牛肉,觉得这才是人间美味一般。
恍然以为此前的半辈子竟然是白活了,于是范有明摇身一变,又成了爱民如子的好官,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