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真的猛士(1 / 2)

自从高拱和郭朴去后,官场动荡不安,加上俺答入寇,朝廷一直没有时间调整人事,百官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天下安然,国事平顺。

这是张居正给隆庆的建议,皇帝陛下欣然接受,又询问了徐阶之后,基本上达成了统一意见。

首先最受瞩目的自然是礼部尚书,未来的储相。几乎毫无争议,就落在了唐毅的头上。按理说让一个而立之年的毛头小子执掌一国礼法,实在是有些荒唐,不过落到了唐毅身上,就显得顺理成章,几乎无可挑剔。

他有六元的傲人学历,在高拱去后,又是天子最信任,最倚重的帝师,多年以来,立功无数,加之创立唐学,风靡天下,门人弟子无数,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当然唐毅也有短板,比如他在京的时间稍微短了一些,资历威望相比一帮老怪物,还是差着一筹,但是好在翰林院,詹事府的差事唐毅都做过,也算是履历完备。

只等通过廷推,就可以正式走马上任。

除了唐毅之外,六部九卿,还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首先左都御史赵贞吉调任刑部尚书,原刑部尚书霍冀调任兵部尚书,兵部左侍郎杨继盛暂代左都御一职。

帝师陈以勤从大理寺卿调任吏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殷士儋接任礼部右侍郎,唐汝楫调任工部左侍郎,张居正左迁户部右侍郎……

一连串复杂的人事变动,仔细看去,都是有章可循。

“赵贞吉从位高权重的左都御史,调任刑部,根本是明升暗降。此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年,之所以有功被罚,就是因为他在大人和徐阶之间,越发中立,甚至暗中站在大人一边,故此才被调走。刑部虽然权力不差,可是一切都有法度,尚书能作为的空间不大,远不如都察院,下属一百多名御史,加之科道同气连枝,这一股力量是谁也无法抗衡的,故此,徐阶要交给他相对放心的杨继盛!”王寅一针见血,分析道。

沈明臣把话接了过来,“那调霍冀接掌兵部,情况就更明白了,霍冀是晋党的人,杨博一直垂涎兵部,总算能如愿以偿了。”他突然脸色狂变,惊呼道:“大人,莫非他们要联手,共同对付大人?”

“不会的。”王寅思索了半天,沉声说道:“这一次俺答入寇,兵部失分很多,徐阶不得不拉晋党,分担压力。”

沈明臣点了点头,一副了然的模样。

“剩下的几个人就容易了,包括大人在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帝师!看起来徐华亭是认命了,放手让帝师们上位,朝廷新旧交替,看起来势在必行了!”

他一脸的笑容,显得十分欣慰,可是王寅却不看好。

唐毅和隆庆的关系自然不用说,但他在裕王府的时间很短,来不及深耕经营,真正和唐毅站在一起的只有唐汝楫,还有殷士儋。

至于陈以勤,他是和高拱一起入裕王府的,和隆庆的感情几乎不在唐毅之下,他表面看起来是中立的,实则陈以勤是站在高拱一边。

既然如此,徐阶为什么还提拔陈以勤呢?

从中就能窥见此次人事变动的玄机奥妙,本来唐毅在嘉靖朝,就冲得极快,包括高拱,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和其他的王府讲师,根本不是在一个数量级。

老徐此次把所有讲师都提拔起来,自然会造成一种印象,唐毅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不过是王府众多讲师之一,悄无声息中,就把唐毅的地位给淡化了。

只是隆庆一直盼着老师们上位,他根本无暇思索其中的差别。

而且老徐还趁机偷渡了一个张居正,让他入户部,完成了从地方到中枢的华丽转身,从此多了一张可以影响隆庆的牌。

任何官吏到了新的岗位,都要坐热板凳,才会有所作为,除了唐毅之外,其他几位帝师都是副手,一时间除了好看之外,根本派不上用场。

实际上的朝局还是掐在徐党和晋党的手里,徐阶的权力比起以往更加巩固。

从这一连串的动作当中,沈明臣和王寅都窥见了一丝张氏阴谋的味道。

“徐华亭一味任恩,如此大破大立的举动,他是干不出来的,多半是张居正替他谋划的。”王寅看了一眼唐毅,不无担忧道:“大人,张居正经过雷州的五年历练,神兵铸就,一出山,三板斧,果然是不同寻常啊!”

沈明臣也哀叹道:“大人,还以为年轻一辈当中,无人是您的对手,真是想不到啊,只怕以后不会高手寂寞了!”

两大谋士都对眼前的局面感到了无奈,复杂的人事变动,最能牵动人心,经过老徐的折腾,小站大捷的事情就会被稀释,过了两三个月,就会风平浪静,人总是健忘的。好好的一个绝杀的局,刚开始就胎死腹中,实在是让人郁闷无语,倍感挫折。

倒是唐毅,他非但没有落寞,眼中还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唐毅是个遇强则强的性子,张居正的三板斧看起来很凌厉,可实际上却是以徐阶向隆庆全面妥协为代价。

支持帝师上位,徐阶手下的那些科道言官会怎么看,曾经和高拱结仇的那些人会不会担心,高拱东山再起?

徐阶再努力修复和隆庆的关系,也不会超过高拱,而一旦言官们对徐阁老有了想法,那才是真正的自掘坟墓,祸起萧墙!

张居正其实是给徐阶挖了一个大坑!

想到这里,唐毅突然一激灵,莫非张居正这一次回归,是要明着帮徐阶,暗中却要阴老东西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