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壳重组’的概念东风!(1 / 2)

“锦湖集团借壳上市,在当前其内部纷争激烈的情况下,应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苏禹接过话头,继续说道,“杨昊与他父亲决裂后,杨锦城若不能尽快完成企业的上市,让支持他的股东,利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那么……锦湖集团内部的许多人,恐怕就要再度倒戈相向了。”

“毕竟,锦湖集团这家公司,根基并不是杨锦城奠定的。”

“杨昊虽然年轻,根基浅薄,平时也没表现出个值得让人信赖的样子,但毕竟决裂后,是代表着他母亲,也就是锦湖集团这家大型地产企业真正创始人苏玉湖的利益身份的,同时也代表着锦湖集团内部,还未被清退的那批老人,乃至许多还未被杨锦城彻底改革换制的老团队利益。”

“换句话说,锦湖集团当前如果不通过上市,将利益蛋糕扩大。”

“那么,其内部新、旧两股利益团体的碰撞,会越发的激烈,其集团分裂态势,也会越演越烈。”

“当然,锦湖集团借壳上市的这个机会,我们是参与不上的。”

“人家当前需要的,是大机构、大券商公司帮忙操盘上市,并提供参与定增的资金,咱们公司当前没有这个资质条件,也没有这个人脉网络,进不去这个圈子。”

“至于二级市场上的潜伏布局……”

“以我们基金现如今的体量,参与这样的投机性机会,只能说就算赌对了,那也是聊胜于无,对于基金的整体净值提升有限。”

“所以,也不必去浪费这份时间和心力了。”

“手里掌握的资金体量越大,就越得学会舍弃一些市场机会才行了。”

“嗯!”黎梦点了点头,说道,“我只是好奇……如果杨昊不满他父亲,想要拿回自己对于锦湖集团的继承权,乃至控制权,怎么才能办到?”

“暂时是不太可能的。”苏禹说道,“但未来,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毕竟不管怎么说……”

“杨昊手里能打的牌,还是很多的,比如他不止是杨锦城的儿子,还是前锦湖集团董事长苏玉湖的儿子,除此之外,他手里持有的锦湖集团股份,不比杨锦城低多少,再加上锦湖集团中,一切不满杨锦城的人,都可以算得上他的盟友。”

“还有听说他最近跟倪家的大小姐走得挺近的,我猜他应该知道如何反击他父亲了。”

“但如果锦湖集团成功上市,杨昊手里现行持有的股份,就会被大量稀释了。”黎梦说道,“这样以后就更难了吧?”

“那只是有更多的机构、借壳的企业方,以及大量的散户入场了而已。”苏禹说道,“他手里的股份被稀释,杨锦城手里的股份,一样要被稀释,而新增进入的机构,以及借壳企业方,基本上都是唯利润是图的,并不是杨锦城的死忠力量,最多……算是中间力量吧,如此……影响也不大。”

“倪家?”梁斌听了半天,也接话道,“杨大少爷这是要演美男计,借外援了?”

“哈哈……美男计。”苏禹忍不住大笑了一声,“梁斌,你觉得杨昊这家伙,算得上美男吗?而且……据我所知,人家倪大小姐,可是少有的大美女呢,人家能看上他,他是大赚了好不好?”

“那肯定是不如苏禹你帅,你有魅力。”梁斌笑着回应,“你还记得咱们以前工作的营业部,对你恋恋不忘的那个柜台小雅不?你删了人家联系方式后,听说现在她都还对你……”

“打住!”苏禹皱了皱眉,“以前的事,咱能不提了吗?”

“行,不提。”梁斌笑了笑,端起一杯啤酒,跟苏禹碰了一杯,转移了话题,“最近我和何倩又调研了几家有融资需求的初创潜力企业,按照你说的,都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寻找的新兴行业公司,哦……其中还有一家p2p公司。”

苏禹说道:“p2p公司就不考虑了,其它的,下周你把你们的调研报告,以及对方的融资企划书给我看一看,然后我们再研究研究最后的投资对象。”

“苏禹,你是不看好‘金融创新’下,p2p行业的未来吗?”何倩问道,“我看很多投资机构,就我所知的许多知名投行机构,都在往‘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挤呢,国家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也相当的大啊,看起来……金融创新搭上‘移动互联网’的这班快车,未来前景会非常广阔。”

“就当前机构们投资火热的这些p2p平台,就算是金融创新了?”苏禹轻笑道,“这不过是将信贷业务搬到了网络上,而且其风控还严重不合格,传统业务搭上互联网这班快车,也许会创造奇迹,但同时也可能会借助着互联网的信息优势,造成一定的灾难,这个行业……未来乱象恐怕会不少,我觉得还是审慎投资。”

“同意!”黎梦接话道,“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规模扩张最为疯狂的p2p平台业务,我也持审慎态度,金融创新,我的理解是传统金融,借助着互联网的信息优势,更快,更迅捷的服务到个体,而不是在在信贷上撕出一条口子,把民间机构借贷,乃至许多民间高利贷打包成为网络科技公司,打着‘金融创新’的大旗,就真的摇身一变,成了新的东西。”

“真正的金融科技,金融创新。”

“是像同花顺、东方财富这些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易软件平台,让传统的市场交易,借助着网络科技和移动互联网,变得更迅捷,更方便;还有如同许多银证机构,纷纷正在全力开发的手机银行、掌上交易软件之类的东西。”

“当然,也不是说借助着网络信息渠道优势,扩张信贷,激活民间沉淀资金活力就不好,只是说……这个方向上,需要更好的政策引导,如果行业野蛮生长,在资本以追逐利润为一切前提下,这些民间机构平台,既没有政府信用背书,也没有如银行一样的内部系统来进行风险托底,那么其未来面前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

“其实,现在有些平台,已经展现出了一些问题。”

“别说是将民间高利贷搬到网络上了,甚至平台打着‘金融创新’、‘普惠金融’、‘平民理财’的幌子,非法吸储,借新还旧的旁氏骗局也出现了。”

“失去了政府信用背书和内部监管系统风险托底的这两条红线,极致的利润追求下,所谓激活民间沉淀资金活力的这条路,肯定会走歪,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理解,这个新兴事物和新概念,反正我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不觉得新,只觉得投资风险,远大于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