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不存在地区(二十三)(1 / 2)

经验教训是提升技术的第二大助力,第一大助力则是资金投入和耐心。

只要肯砸钱,且耐心足够好,技术总能提升到你想要的水准。如果你准备工作做的足够充分,这个过程还会很快。

沙拉曼达III就是最好的案例。

该机和II型相比,除了性能提升之外,最大不同之初便是“任务模块化设计”和“蜂群指挥系统”。

在总结II型的战败教训时,技术员们提出两个非常关键性的意见。其一是II型的任务适用范围并不高,除了定点清除之类的特种任务,几乎不适用任何常规军事行动。就算将其投入战线突破,由于其性能过高,使得常规机型很难与其组队。加上其规格特殊,使得生产和整备的成本都很高,总的来说就是性价比不好;其二是即便无视成本,执意维持生产,由于搭乘员之间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问题,同型号机体要进行组队作战都很困难,与其它常规型号的配合只会更加艰难,无法融入作战体系使得该机型的战术运用范围变得非常狭窄、复杂。

如果是以“成功的兵器”作为评价基准,II型完全可以归纳进“失败作”那一类里了。

说到底,兵器是“用更高效率杀人的工具”。

堆砌再多的新技术,机体性能再高,在投入相同数额预算的前提下,无法消灭更多敌人的产品便是失败品。

III型正是针对这两点做出改进,为打造“成功兵器”的次世代机型量产而准备的原型机。其改进幅度之大,已经不是单纯的型号升级,完全可以算是从头打造一架新机型了。

只要更换任务模块就能满足不同战场需求,蜂群指挥系统能在区域战术验算网络的授权下调动现场最多至中队级别的各种机型来协同战斗。以最优化的组合与战术去应对各种敌人。

各种假想目标中自然也包括已经站队到共和国那边的II型。

对付II型,单纯提高火力、速度、装甲这些基础性能参数毫无用处,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提高应对的灵活性和柔软度。充分利用手边的机群消耗、逼迫,在其露出破绽时给予致命一击。

现在正是收网的时候。

十条高周波锁链剑自全方位袭来。

五条用于突破流体金属的主动防御,三条用于抵消对方的的反击,最后两条从死角同时施展劈砍和突刺。

绝对不可能避开——

验算出结论的刹那,空气动摇了。

光学传感器瞬间被涂成白色,炸裂的轰鸣几乎撕碎传感器和线路,过了好几刹之后集音传感器才勉强恢复运作。

千钧一发之际紧急避开了近距离释放的雷击术式,仓促间形成的防御术式全数被击碎,表面装甲也被烧灼出焦痕,总算机身并未受到损害,并不影响作战。

全力拉开间距,同时让空战型撒下粒子束的弹幕,III型借助战术验算网络窥伺着正在抢占高位的II型。

搭乘员已经深度昏迷,对方还能释放出那种程度的魔法,这完全不合理。

除非——

########

“骗人的吧!连近距离释放的雷击都躲开了,帝国那群疯子到底造出了个什么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