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1 / 2)

万历1592 御炎 1062 字 2022-09-28

赵士祯当然承认大秦的军队在训练上的独步天下,不过他还是有所疑惑。

“我们可以仿制欧罗巴人的火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如果外藩也能做到呢?”

他对萧如薰提出了这样的疑惑。

萧如薰拍了拍他的肩膀。

“常吉,你要对咱们自己人有信心。”

如果仿制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科技代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且从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再到上战场发挥战斗力这之间,相差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首先是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仿制当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个年代的某些技术只要刻苦钻研大量总结就能得到,科技的发展还没有到靠仿制无法追赶的地步,否则大秦也无法将红夷大炮和燧发铳仿制成功并且列装。

但是如果仿制成功就意味着列装成功,那么原先的历史上赵士祯成功仿制了鲁密铳,还总结出了经验,但是一直到数十年后明朝灭亡,明军也未能装备上鲁密铳这种燧发铳。

原因何在?

仿制只是一支,一支枪很容易,但是列装需要的起码是数千支,数千支燧发铳,放到现在的大秦,也需要全力赶工两年时间才能做到,还不能保证每一支都是良品。

仿制成功到列装成功之间,需要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人员进行保障,将个人仿制环节的每一步骤简化成可以量产的程度,因为量产和个人精雕细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越是要大量生产,操作就要近乎于傻瓜式的操作,越简单越好,即使在军工产品这样的环节中,也要尽可能的简单简化,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人才问题总结问题一系列的支出问题。

需要人,需要钱。

萧如薰从缅甸时期开始,为了军工创新生产方面的发展,就往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缅甸的三年每年都要投入四十多万两银子,和欧罗巴人还有东南亚各国商人做生意赚来的钱相当一部分都投入了其中。

大秦立国以后,财政收入更加充沛,虽然支出也更大,但是萧如薰还是每年保证至少有六十万两银子可以投入到军工方面的革新和创造,至于其他的种种经费更是不用多说,林林总总算起来,一年一百万两并不算多。

在这样高规格的投入之下,大秦的军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冶炼技术和锻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炼出来的钢材已经越来越漂亮了,赵士祯也不是第一次向萧如薰夸赞他们的冶炼大匠们是如何努力的研究冶炼技术的。

萧如薰对待这些人的赏赐和福利从来不吝啬,每年那么多资金的投入,给主要技术人员的奖励也不少。

在大秦朝,萧如薰取消了贱民制度和匠户军户医户等等制度,允许他们自由流通,同时通过国家规章制度的方式给一些掌握重要技术的技术人员造册登记,给官员福利待遇。

按照技术高低和贡献大小,给三品官员到九品官员的相关待遇,有官员待遇的匠人在大秦的工部和军工部内有数百人,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各方面的技术牛人都有。

就是这些人将一项技术从概念提出到成功应用在量产列装环节之间的过程给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