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4章 忠武公登场?(1 / 2)

斩龙 通吃道人.QD 1814 字 2022-09-28

朱诚琇觉着自己今天只怕是要挂了……

数百米外有五门重炮在轰他的通勤小破船。虽然炮弹一直打不中,可小破船一直在水柱浪花中反复颠簸,导致他的火炮命中率也大大降低。更要命的是对方的火炮时不时的命中岸边的建筑。仓库,码头,栈桥都遭到严重损失,甚至引发了大火。

“舰长,我们的舵被杂物卡住了,船体动不了。”操船的水手急匆匆的跑来报告。朱诚琇这才发现随着锅炉压力增加,他的船已经可以慢速移动,可船首却在偏航。水手拉着朱诚琇说道:“舰长,我们弃船吧。再这样打下去,我们必死无疑。”

海军操典规定,必要时刻可以弃船。以‘革命军’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保住有经验的船员比保住船更重要。可朱诚琇却哭丧着脸摇头道:“这是我海军第一战,我不但是舰长,还是海军总指挥。我要是弃船逃了,无颜面对家乡父老。要走你们走,我不能走。”

朱诚琇心里盘算的很清楚,他若是战死,周青峰必然优待作为官绅的朱家。可他若是弃船逃跑,他整个家族只怕都要承受周青峰的愤怒。这其中的得失逼着他必须坚守岗位——第一战若是就逃跑,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就全作废了。

一票海军将士那里知道如此多的内情,只当自家这位老大宁死不屈,与舰同存。堂堂海军总指挥都不怕死,底下的将士也深感振奋,纷纷表示要跟舰长死战到底。

而在对面……

纵火船的士气崩溃乃至败逃给了李莞当头一棒。他带了七十多艘船来,沉船就沉了十几艘堵塞航道,现在又失去了三十多艘纵火船。如此他手中还能战斗的就只有二十来艘战船,其中真正能打的就是五艘龟甲船。

龟甲船两侧还有不少小炮,可威力和射程都非常弱,它唯一强大的就是船头龟首位置那门大口径的青铜重炮。如今五门重炮齐齐对准了前头那艘小船,连续发射之下——小破船没打中,倒是把岸边的大量建筑打的稀里哗啦。甚至打中了一艘五百吨的蒸汽运输船。

如果能继续打下去,李莞觉着自己这趟还不算白来了。可就当他想要发挥自己重炮优势彻底打烂这片港口码头,近卫队一个炮兵连已经机动到了港口方向。六门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短管重炮正在布置炮击阵地。

镇江之战后,周青峰修改了炮兵操典,规定在紧急状态下不要再用人力构建坚固炮击阵地,改为直接用发射药包在地面炸出一个大坑,让火炮的柱锄落在坑里抵抗后坐力——面对二十多艘驶入狭窄江面无法机动的敌船,独立炮兵最先试验这种战术。

江岸边传来隆隆的爆炸声,这迫使李莞扭头观察。他极目远眺,能看到大概四百米外来了几门火炮。他心里暗道一声糟糕,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敌人的炮兵布置阵地。

原本要十几分钟才能构筑的阵地,这次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完成准备工作的六门火炮立刻瞄准,它们的目标是还在江面上磨磨蹭蹭划桨前进的龟甲船。

开火……

轰轰轰的炮击声接连响起,呼啸的炮弹在一两妙内接连命中龟甲船的侧舷。相比在水面上不停沉浮,每次开炮都会造成位移的舰炮,陆地上的火炮在瞄准方面就简单太多了。同样是几百米的炮击,就没有打不中的道理。

哪怕侧舷有铁板包裹,可龟甲船的那点防御还是扛不住炮击的威力。身管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原本向四面八方释放能量的爆炸限制在一个方向推动弹丸。这种集中对分散,爆炸的力量提升几百几千倍,一发炮弹的威力可以轻松超越最顶级的术法。

最靠近岸边的一艘龟甲船当即遭到痛击,能防御弓箭和霰弹的船体被大口径炮弹打出一个个破洞。破洞后的木板崩飞,船体内的水手顿时死伤惨重,惨叫不休——龟甲船是靠划桨驱动的,一侧的水手大量死伤,立刻让船体受力不均衡,进而发生偏转。

而在十几秒后,又是六发威力巨大的炮弹灌了进来,一侧的破洞再次被扩大。近二十丈的船舷开了数个大大的天窗,可以看到船体内不断跳出来逃命的水手,以及其一片狼藉的船舱。仅仅两轮准确的炮击,轻松搞定一艘曾经横行大海的战船。

这可是朝鲜靠举国之力才建造的大船,总共就这么几艘。当年就是靠这种船才能扛住东瀛水师的攻击,把朝鲜从灭国的边缘给硬拉回来。现如今它却在新式火炮的攻击下顷刻瓦解,脆弱的像一艘小舢板。

遭受重创的龟甲船开始进水倾覆,船体下沉以歪斜的姿态在江水中搁浅。剩下的四艘龟甲船立马感受到了覆灭的威胁,作为指挥官的李莞更是明白自己本次行险的战斗就要落败——完蛋了,再也没救了!

李莞突然放声大笑,他知道自己只剩下与敌同归于尽的最后机会。他在悲凉的笑声中放开了自己对身体的控制,任由神魂之中一个强大的意识再次苏醒。

港口岸边的炮兵连还在进行畅快淋漓的炮击,数百米河道上的龟甲船体型太大犹如死靶一样,打起来太轻松了。不过当第二艘龟甲船开始起火冒烟时,一个令人心悸的怒吼从其中传出——大同江的河水翻涌,螺旋状的向上升起,构成一个巨人的体型。

热火朝天的战场上,所有人都被这声怒吼吸引。就连正趴在平壤城头观战的周青峰都不得不为止注目。原本听他讲政治课的一票朝鲜和山东官员也都齐刷刷的扶着城垛,以俯视的目光看向整个战场。这可是难得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