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坳镇,原来的车站下方,一个占地约5000平方的广场已经成型,这里,将是未来新的镇中心。
虽然寒风猎猎,但此时的广场上,音乐响亮,红旗招展,人声鼎沸。
广场中心有一个大沙盘,广场两边同样竖着两块示意图,以这三处为中心,穿着今年流行的皮衣、时髦的羽绒服、各色呢子大衣的大人们,聚成一个个圈子,多半都在吞云吐雾,面带兴奋的热烈讨论着。
倒是那搭建得很气派的主席台,此时没人在意。
这样热闹的场合,自然少不了孩子,一群小家伙乐此不疲的在人堆里钻来钻去,呼朋唤友的,好不兴奋。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日子,就是最快乐的日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场上的人可以大致分为两拨,一拨,高兴里带着自豪,但是比较淡定。
另一拨,今天的穿着明显更用心思一些,他们就淡定不起来,都不止是高兴,而是夙愿以偿后的狂喜。
淡定的,自然现在可以称为“老”五里坳镇的人,而这些掩饰不住高兴的,则是今天将正式加入五里坳镇的村民。
由不得他们不高兴,行政归属的转变,不止是相关文件上地址的简单变化,就像以前不少人拼命的要把自己农转非一样,现在成为五里坳镇的居民,会享受一系列显性和隐性的福利。
加入五里坳镇以后,从家里劳动力的工作,到田地里庄稼的收成,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没人过问,而是都会有安排。
除了自家的口粮田,田地里种什么,每年都会有规划,到成熟了以后,也不用愁销路,当然,也不用担心收购价。
至于工作,虽然没有明确的说,一定会有保障,但至少在遇到相关的工作机会时,会有优先选择权。
在冯一平投资的带动下,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镇里每天都有新的工作机会。
现在甚至邻省的几个县市,好多年轻人也不再朝南方跑,而是想办法到这里工作。
目前镇里除了少数一些确实是乱泥糊不上墙的,一直游手好闲的家伙,其它那些哪怕是没读什么书的,也能找到一个工作。
由此,他们这些其实一直游离在组织关怀之外的普通农民,终于能切实的体会到组织的温暖。
新加入的家庭都喜滋滋的算过一笔账,粗算下来,有两个成年劳动力的家庭,工资收入加上田地里经济作物的增收,努努力,省着点花,一年下来,纯收入增加2万,不是什么问题。
还不止如此,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终于也能到镇里上。
别看这是镇里,现在连县里的一些家长,都把想方设法的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因为软硬件比县里的学校高出一大截,目前五里坳镇的师资力量,是全县最强的。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五里坳镇从幼儿园开始的英语教育,那都是一水的外教!
县里的学校,甚至是市里的一些学校,这两年经常腆着脸来镇里借英语老师。
老人们一直操心的另一件事,孩子们的终身大事,从此也能放心下来,如果原来是整体要求及格,现在就可以考虑把要求提高到80分。
这是真的,只要自家的孩子在水准以上,现在就绝对不愁找不到好的对象嫁娶。
还有其它的一些公共资源,比如,村里的规划、到村里的路、公交车……。
附带的其它的福利同样不少,比如,从此以后,他们去县城,去市里,终于不用担心自己的口音会被人笑话……。
但不论是老的还是新的,这些人的目光,始终会不由自主的落在那边车停着的一辆车上。
那是一辆像小巴一样的车,那是冯一平这次回来的座驾。
他这会在哪呢?一会肯定能出面讲话吧!
…………
冯一平现在忙得很。
这次合并,盛正是按照自己仕途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操办,为此,他毫不避嫌的请来了叔叔为自己站台,这也是省级领导第一次来五里坳镇视察。
盛副省长到下面来,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同行的省里的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民政厅方厅长就在其中。
有盛常务副省长在,县市两级的领导自然不能缺席,于是今天应该是五里坳镇自那次希望小学落成之后,来的领导最多的一次。
难得回一趟镇里的冯一平,此时正忝为地主,招待各路各级父母官。
“今年,在国内和国外,我们都会有比较大的动作,按照我们一贯的传统,所有的这些投资,无一例外,在设计的时候,就都规划着把很大一部分的好处,都放在家乡,”
“如我们的便利店,以及筹建中的线上平台,将可以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服务,同时,年内,我们准备在市里召开一次订货会,我们希望能在市里,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帮助市里的一些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工业园综合楼的小会议室里,冯一平正在向盛副省长一行通报嘉盛今年的一些举措。
此时坐在桌旁的,除了盛正他们三个处级,其它的最低也是副厅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