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如意算盘(1 / 2)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3月13号,占据华尔街日报头版的,是一个生活在肯尼迪总统和杰奎琳定情地,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丹尼斯镇的比尔理发店的老板,年近60岁的理发师威廉佛林。

他是个科技股狂,总是把整理出来的相关资讯,张贴在店内的布告栏上,因此吸引了不少同好者,使他的理发店,成了科德角最热闹的投资论坛,不少人都来他这花十美元理发一次,顺便交换情报。

就像08年国内狂热的投资股市风潮一样,大妈们跳广场舞的时候,也在交流炒股经验。

此时的美国也一样狂热,连街头的擦鞋童都成立投资高手。

得益于自95年网景公司上市之后,带动的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股票的狂热,这些既没有投资经验,也没有可靠消息渠道的散户们,只凭自己的判断和街头的消息,跟风追进科技类公司的股票,但是傻人有傻福,大多数人都得到了不菲的回报。

比如论坛的发起人佛林,他投入的退休基金,目前已经高达834000美元,这样的一个小人物,登上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大报的头版,是因为他的经历,正是美国大肆鼓吹的“美国梦”最好的体现。

如果有后悔药,如果有时光穿梭机,冯一平想,华尔街日报头版的那些资深编辑们,要是能预知13号当天将要发生的这些事,肯定不会把这个人作为头版。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当天,头版头条偏偏是宣扬一个从这个泡沫中获利的人物,鼓吹互联网行业的美好前景,这正是包卓远这些天一直在担心和忧虑的,自己打脸的桥段。

香港这个地方,真的是娱乐至上,在很多人都在关注美国科技股的动荡的时候,本埠的好多报纸上,周二的头条。依然是上周末遭到披露的“锋菲恋”。

刚好第二天,两个主角都有公开活动,男方出席一个发布会,女方要去日本领奖。在记者追问的时候,男方否认,女方避而不谈,但是,在场的其它人。证明了他们两个当晚“亲面”的事实。

其实,也可以理解大家对这件事的热捧,这个和冯一平同岁的金童,如果和一个年龄相仿的玉女相恋,算是新闻,但肯定没有和一个比他大了11岁,也就是将近一轮的天后相恋来的轰动,老少恋什么的,总是更能赚人眼球。

这一天的纸媒和电视以及网络上,关注这个问题的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们。都在强调,这只是股市达到高位后,自身的调整而已,不用多做过多的解读。

冯一平最讨厌的就是这些人,他们说不定已经处理完了或者正在处理相关的投资,却依然在这大放厥词,原因只有一个,如果大量散户也和他们一起抛售,那到哪找下一个接手者呢?

后来针对明星代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冯一平觉得,比整顿明星代言更迫切和有必要的,是整顿这些大嘴的砖家叫兽们。

特别是在内地,电视和正规出版的严肃性的刊物。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有着相当权威的地位,广告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肯定有夸张的成份在里面,但是那些在各种栏目里侃侃而谈的砖家叫兽们。因为平台的权威性,他们的话,还真会影响到好多人,而这个影响的花费,却不是那些看了广告就产生了购买动机能比的。

但是,专家们扯淡,忽悠得了一部分普罗大众,那些机构则有着自己的判断,不会听信他们的鼓吹,随着机构的继续抛售,好多散户也都从观望开始抛售,毕竟谁都知道,行动,一向比语言有说服力。

民心和民意,还有信心这几样东西,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非常空泛的词语,更是一些专家教授和政客们用来为自己粉饰和找理由的借口。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这些东西好像又可以量化,比如信心,在股市上,信心就可以具现为一笔笔买单或者一笔笔卖单,金额高达几十上百亿美金,并最终汇总和体现为股市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