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飘摇(2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639 字 2022-09-27

虽然学术有争议,但刘宗周对黄道周的人品还是相当认可的,听闻消息之后,他彻底不眠,第二天凌晨写了遗嘱,令子弟将来不得读书,亦不得为官。写完之后,交长随带着南归,而刘宗周自己就在这原地绝食,他身体原就不好,绝食数日之后,已经渐至弥留。

四方是浩荡流淌的河水,枯败的芦苇与树木,人踪罕见,四野寂寂,而眼前这个海内闻名的大儒很快就要断气,茅元仪眼中突地落下泪来。

“止生不必如此。”刘宗周脸上反露出笑意,他道:“向来一朝灭,一朝兴,总有几十年太平光景。我观张文澜所为,重相权,重舆论,将来清流不至于被钳制,只要人能说话,便是没有什么可怕。止生要告诉孙高阳,将来在朝在野,一定要扶植文气,张文澜什么皆好,雄才大略,擅兵事,擅行商,将来新朝定然是国富兵强,然则其不重文教,重商轻农,这是大忌,我辈文人,绝不能使两千年道统断绝!存亡绝续,若我临去前有什么忧心之事,便是此事了。”

茅元仪郑重点头,说道:“我虽未有功名,但亦是自幼读圣贤书,念台先生放心便是。”

刘宗周微笑点头,但眼中还是有黯然迷茫之色。

新君其实是符合圣君的模板,大明看起来还是一切平静,短短几个月天下就倒悬成这般模样,而在黄道周死后,刘宗周知道大明完了,没指望了,最后的人心都被午门前的这一通大杖给打完了,扳指算算,皇帝身边真正支持大明的还有什么人?

那些蠹虫一般的太监?他们一样能换新主子。

那些蠢猪一般的勋贵?他们只想保留自己的富贵,皇明完了,勋贵们当然不愿意,可是他们早就有心无力了。

文官?张瀚这样的有为之君,更是文官们效忠出力的对象。

武将?大明的武将能谈忠义吗?强权一至,武将们必定望风而谈。

刘宗周痛心的想到,就是因为平时对勋贵,太监,武夫们太过纵容,不能如文臣那般束之以圣道,对文官们来说,真正愿意接受圣人学说,而不是拿去当富贵敲门砖的人也是太少了。

想来想去,还是众人学术不够精纯,如果……

正在刘宗周陷入迷思之时,河道边上的小道上飞驰来几匹快马,茅元仪听到马蹄声时,站在船首边等候来人。

“可是镇海副将茅先生?”

来人在十余步外下马,大步走向河边。

“正是我。”茅元仪皱眉看着这几人,都是短打棉袄,内里似乎穿着锁甲,腰间有柳叶刀,另一边却插着火铳。

答了一声后,茅元仪冷哼一声,说道:“和记军情司的人?”

问话的中年汉子长相普通,没有啥特色,人群中看不出来高低上下的那种人,但眼中眸子一转,就是冷漠的光芒显现出来。

显然,这是亡命徒的特征,典型的和记军情司的人。

“咱是军情司的。”汉子笑着答了一声,说道:“咱们从扬州一路撵上来的,可是不容易。”

“来取我性命?”茅元仪按着刀,从容道:“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先生误会了。”汉子手里掏出一个油纸封的长条状事物,往船上一扔,茅元仪的从人捡了起来。

“这是一份官状。”汉子十分客气的道:“先生是海内闻名的兵家,我们张大人说马上要兵荒马乱一阵子,一怕先生去从军,军中刀枪无眼会误伤。二怕先生无谓殉国,大人说,新朝立,万象更新,和记不是残民害民的组织,张大人也不是那等人。秩序一定,天下太平,而用兵之所,当在海外。奴儿干都司旧地,西域,漠西北,葱岭,南到东洋,西洋,都是我和记将士用武之处。先生这般大材,不用在为汉家开疆拓土,太浪费了。”

茅元仪这才知道是和记的人特别来征用自己,饶是他心情不好,此时也禁不住得意起来。

但他还是下意识的道:“这不是穷兵黩武么,新朝初立,不是应该与民休息?”

汉子得意道:“我们张大人的内部讲话说了,和记取代大明,用的是最省力,死人最少的办法,国力犹在,只要收拾好北方,灭掉东虏,国内无战事,还是有强大的国力对外。而且,和记向来的宗旨就是取资财于外,打仗,要赚钱,不要亏本。将士们得功名富贵,朝廷和民间得国外的人力物力,以万国之物力供养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