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难道这就是真相?(2 / 2)

“你还记得真凶当时说过什么吗?”

“忘记了,那种记忆断档的感觉非常难受。”王老师扫了一眼陈歌,他没有再往下说。

事实上他参观完陈歌鬼屋又产生了那种感觉,所以他才会在苏醒之后把所有细节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上。

这倒不是说他怀疑陈歌是凶手,他只是觉得陈歌不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鬼屋老板,这也是他现在想要与陈歌合作的原因之一。

“你说的那家私立医院名字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王老师是二十多年前连环凶杀案的见证者,陈歌恰好缺失了当时的一部分记忆,就凭这一点陈歌也准备去帮王老师。

“那家废弃医院在新海和含江交界处,用过很多名字,流传最广的是新海中心医院。”王老师犹豫片刻,很是真诚的看向陈歌:“我一个人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大部分情况,如果你今晚有时间的话,能不能和我一起过去一趟?”

“就咱们两个?”

“还有老吴。”王老师是铁了心要过去,但是陈歌知道,光凭他们三个远远不够。

“王老师,你如果愿意相信我的话,咱们最好再等几天。”陈歌不会告诉王老师关于自己的秘密,他已经想好了借口:“前天夜里新海牌楼倒塌,警方在那里发现了死者,这个案子和一年前的案子有关。”

“我知道新海警方很忙,所以他们不帮我,我也可以理解。”

“不,我想要说的是,那起案子也和你刚才给我说的医院有关。”陈歌非常认真:“这三起案子都跟那所医院有联系,新海警方迟早会意识到这一点,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进去。”

“那我们还要等多久?”

“快了。”陈歌也不知道新海警方什么时候会查到诅咒医院,他暂时只能这么说:“你已经等了二十年,应该也不差这几天,咱们俩互留联系方式,时机一到,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好吧。”王老师也松了口气,如果新海警方能够和他一起调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王老师,最后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千万不要一个人去调查。如果电话里说不清楚,那你可以去新海世纪大道的恶梦学院鬼屋找我。”陈歌脸上露出了一个让人安心的笑容:“那里也算是我的产业,非常安全。”

“多谢。”王老师凝视着陈歌,还想要问什么,但最终没有开口,他转身离开,消失在了人群当中。

等王老师走后,陈歌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为什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王老师说的话已经能够从侧面证明,陈歌小时候确实被人杀死过,这不是冥胎制造出的幻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陈歌一直逃避的事情现在被摆在了明面上,他无法再去回避,他必须要直视这一切。

“那个被一遍遍杀死的孩子应该就是我,所有信息都对上了,而杀我的人就是被诅咒医院的医院,在这整个过程中我父母又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为什么不去制止?”

陈歌狠狠抓住了自己的头发,这种明明发生过,却怎么都想不起来的感觉非常痛苦:“我的父母一直都待我非常好,正是这个家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温暖和爱,这样的父母怎么可能坐视我被一遍遍杀死?”

“或许医生杀死的人不是真正的我?而是我身上的某一种东西?比如是我身上的恶念聚合体?”陈歌拿出了黑色手机,仔细翻看之前曾做过的那些试炼任务。

“我获得黑色手机后,做的第一个噩梦级别任务是闭眼站在镜子前面,那是在午夜凌晨,镜子外面的我是人,镜子里的我是鬼。一个善良胆小,一个凶残可怕,这个任务难道就是想要通过镜鬼给我一个暗示吗?”

陈歌现在还记得那个噩梦任务的描述——相信你一定还在好奇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来玩个小游戏吧,真相就在你睁眼的那一刻。

“镜子为主要道具,如果我当时睁开眼睛,看到的会不会是镜子里的我?”

“恐怖屋正式开始营业,我遇到的第一位特殊游客是范郁,这个孩子现实中孤僻封闭,一直在寻找天堂。而在门后的血色世界里,另一个范郁成为了画家,他背负整座鬼校的诅咒和执念,在地狱中修建出了天堂!”

“范郁和画家,一个代表着人,一个承担了所有的罪恶;一个活在门外,一个进入了门内。”

“范郁是暮阳中学开启的关键人物,暮阳中学又是我经历的第一个二星恐怖场景。”

“三星试炼任务第三病栋的开启人物是门楠,门楠的情况同样如此!他在精神病院里出生,所有的不幸和痛苦化作红衣门楠,本体则成为了高医生的学生,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现在想想真的是细思极恐,高医生是怪谈协会的会长,红衣门楠是被他囚禁在第三病栋的门后,门楠本体则成为了他最得意的学生。

高医生知道的东西或许比陈歌预想的还要多,他从一开始就是在有目的的做某种试验,而门楠就是他的试验品!

“四星试炼任务冥胎就更不用多说了,影子是从我身边逃走的,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他承受了我的部分痛苦和绝望,拼命渴求幸福和美好,而正是这部分情绪化为了冥胎的种子。”

拿着黑色手机,陈歌脸色发白,他终于意识到了。

从获得黑色手机开始,每一个关键试炼任务都在向他透露一个信息。

一个人的幸福背后,是另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罪孽和绝望。

“难道门的后面,真的还有另外一个我?”

陈歌看着掌心的黑色手机,看着一条条发送来的信息,看着冰冷屏幕上自己的身影。

“我好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