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在外则生”,唐甜虽是个半胡女不识高深知识却也受教于家中行此等策略,军中她威望不低,城里行善事收拾人心,除去送汤施粥,冬日送煤米油,还请来戏班免费演戏给城里百姓观看等等。
其势已成,又识本份,哪怕是超级白富美的父母也不想轻动她,是为长远之策也。
老贝说通湟县事如数家珍,这里的收入高、饮食好、路好、酒好,民众本份,社会安定!
他拿出一壶锡制酒壶来,满满地呷上一口,递给老贾。
嗅到酒香,可怜的老贾还是头一回喝到这么烈的酒,不禁咳嗽起来,老贝则贼笑不停。
他继续讲通湟县事,听得老贾津津有味,忍不住问道:“你们通湟县还收人不?”
“收,怎么不收呢!”老贝精神了,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劝老贾到通湟县入籍。
这老贾他是知道的,积年老农,一流麦客,割麦速度可入这次来的麦客两掌之数内,他若举家到得通湟县入籍,可算得上是“人才引进”,县里赏钱一贯,而普通人家则是三百钱,精英则有三贯之多。
白得之钱,为会不拿。
说起老贾入籍之事,那是挺有优惠的,以他的水平,有更高的安家费,可得一百五十亩地去耕种,县里还送耕牛!
当然,老规矩,收成得加,而且牛要到五年后才真正属于私有。
“耕牛!”听得老贾精神大振啊。
牛是农家宝,古代没有机械,农家里有头耕牛,能派上大用场。
不得不说这条优惠政策让老贾动心了!
多难得的一头牛,许多农民攒了一辈子的钱也买不起一头牛。
在通湟县,若不是冯小宝有大量的牛马,天然优势,也不可能给得起。
老贾不止是为了一头牛而投靠,关键是这里是种地的天堂!
给将军增加收入,为将军大业添砖加瓦的百姓,将军保护他们,不许官府对他们敲诈勒索,维持社会治安,是以在通湟县能做一番事业。
“将军赋予我们百姓有‘投诉权’,专管官府不法官吏!”老贾说道。
原来在县城驻军营地前设立了一个箱子,叫做“意见箱”(好亲切的名字啊),老百姓可以到此投书,哦,不识字?
县里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官府成立了扫盲队,利用农闲时或者夜间进行免费识字,这算是正式入籍者的“福利”之一。
当然不会教很精深的东西,但写份简单的意见书还是可以的。
背后能告状,官府不法官吏做起坏事来自然束手缚脚,如此可以压制部分的不法行为。
……
听过了老贝的话,老贾的心里一片火热,下定决心,割过麦子,立即返家,举家迁徙!
他算是自由人,因为之前家乡饥荒而逃荒到异地,没有户籍,迁移方便。
正说着,只听得有人敲锣飞快而来道:“吐蕃人进来了,大家小心!”
紧跟着,大队唐骑呼啸而过,老贾看着他们,半晌道:“好象是狠见到肉一般地眼里冒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