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欢在剧组里很忙,因为他不止是剧组的导演,同时还是剧组的男主角。
比如说,他现在就正在担任他男主角的工作。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摄影棚,绿幕也拉得极大,在剧组中,类似于这样的棚有好几个,依照规格和所需场景不同,规模也不一样,这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了。
现在这个棚,布置得像是街道一般,一群人正在前方街道对面站着,总共有三十多个,各种皮肤的人都有,性别不一,穿着打扮也都不一致,而从整体服装风格上来说,是偏冷的,并没有什么鲜艳的色彩,还带有一点蒸汽朋克风。再加上现场打的较为昏暗的灯光效果,整个风格看起来呈现出一种破落灰暗的感觉。
沈欢就在人群中间,坐在轮椅上,穿着风格也和其他人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双腿姿势微微有些看着不协调的样子,同时,他的双腿上也是紧紧包裹着一层绿皮。
当沈欢身为演员的时候,代替他坐在监视器后的是斯坦蒙图。
这位导演虽然是一位狂热的技术迷,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在正式拍摄上就不行,这两方面并不冲突。事实上,在沈欢看来,毕业于南加大的斯坦蒙图导演功底是非常可以的,相当扎实,能够很好地完成他自己的任务。而且因为斯坦蒙图本身对于这部电影也非常上心的缘故,那做起事来就更加认真,令人放心了。
“ACTION!”
随着各方面就位,斯坦蒙图一声令下,这场戏的拍摄就开始了。
从剧中的时间维度上来看,现在的这场戏是影片一开始的一场戏,但是因为沈欢的拍摄日程安排方式,拍摄的此刻已经是新电影开拍一个半月之后了。而放到现在来拍摄的,类似于现在这场戏这样的戏,就是沈欢计划中给那些新技术进行紧急检验的“缓冲时间”的存在了。
当然,这并不就意味着缓冲时间的戏就没有特效的存在了,比如说这场戏,同样就是会大量运用到特效的。
现场看起来只有二十多个演员,场景也非常简单,但是在后期处理上,观众们会通过现在的拍摄,看到一个人口密集的未来城市。
在这里,城市的构建自然是不用多说了,那些都是老技术了,梵森工作室会为他们这些演员的表演制作出一个宏大而又真实的城市一角。至于“人口密集”上,则是会用到梵森工作室的一个专利技术。
那项技术可以以类似于“复制”的方法,通过对于样本演员的采样,“复制”出成千上百个独立的个体出来。
这项技术是在两年前的好莱坞大片《古堡奇兵》中崭露头角的,依靠着这项梵森工作室的专利技术,他们在《古堡奇兵》中成功地制造出了漫山遍野庞大军队的宏伟场面,最重要的是就算你一秒一秒地去看,你也会发现,那些庞大的军队每个个体看起来都是那么真实可信,运动轨迹毫无违和感,一点也看不出来大部分其实都是电脑制造的假人,因此当时那个场面也就更加地震撼人心。
这项专利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也不需要担心会出岔子,因此也就被沈欢放入到了缓冲时间中来。
当然,电影除了科学技术的运用外,演员的表演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说实话,沈欢的这部新电影对于演技的要求并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一种,但那是对于别人。
对于沈欢来说,这部戏的表演难度同样也不低。
沈欢在这部戏中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需要扮演两个角色:一个角色,自然就是他在剧中所扮演的男主角身份,一位下肢瘫痪的退役军人,另外一个角色,则是“让人感觉想要亲近的美国男子”。
这就是这部影片的市场定位以及他的显示身份所导致的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