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的御书房之中,早已撤去坐榻,换上了一张大号条案和太师椅。
这种随着纸张流行才逐渐出现的“办公方式”,提前数百年出现在了大汉宫廷之中,多少也算是刘辩来到这时代作出的第一项变革。
他还是更习惯用纸笔写字,虽然质量只是差强人意,但起码不用在伏在案上摆弄竹简,终归是件大好事。
刘辩这边正准备处理今天的政事,门外却有太监禀报,说蔡邕在门外请见。
“唉——都忘了还要念书。”
一拍脑门儿,这才想起今日是授课之日,上午半天时间并不能自己去支配。
刘辩连忙叫人去请,自己则收拾了台面,再抬头便见老师已经大步走了进来。
“蔡师休沐在家这几日越发健硕了,不知住处安顿可好?可还适应?”
蔡邕只是与刘辩互施一礼,然后直接忽略掉了这个明显还有下文的问题。
“老夫不在,天子这段时间可有功课?”
得,老头太谨慎了,半点不给机会。
刘辩想要看看师姐长什么模样的小心思立刻告破,只得从桌案上取来一摞字纸递给蔡邕。
“字迹总算工整了些,陛下还年轻,只要用心便无难事。”
蔡邕身为书法名家,初见弟子写的一手字却像蟑螂爬出来的,自然是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刘辩也不负所望,连月习练下来,也终于算是看得入眼。
可若说让这老师满意,以刘辩的性子怕是不大可能。
蔡邕显然也没想让自己这弟子成名成家,要是搞出个书法家皇帝,那他才是罪孽深重了。
于是只是看了看字帖,便一转话题:
“这新纸确实轻薄坚韧,越发得用了,只不知何时才能给予士子们施用?”
刘辩想了想,却没法给出个确切答案,只得道:
“如今熟手甚少,造价过高,只能先供给秘书监和尚书府使用,过些时日技术成熟,便可逐渐流入市中,到时或许便能有些营收,也可放开纸行入民间……”
“君子不言利!天子要时时自省。”
一看老头儿瞪眼,刘辩立刻意识到自己碰了逆鳞。
他这老师可是对先帝敛财之事深恶痛绝,还是少在他面前谈经济之事为好。
“这段时间可有读书?”
这位老师倒不知道,他刚一不在弟子就跑出宫去浪了,就只是惯常提问。
好在刘辩也是有备而来。
“这些日读了管子的《侈靡》、《治国》,少有心得。”
“哦?”蔡邕花白眉毛一挑,“有何心得,说来听听。”
接下来便是师徒对谈、文字交流,切磋书中领悟。
不得不说,因为视野局限,古人对典籍的解读与现代人是有本质差别的。
但这并不就说刘辩这现代人有多领先,反而是从古人视角的文字解读让他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毕竟穿越者需要与时代交流,去适应,然后才能改造。
否则处处都是思想撞击,到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上午的论策,刘辩受益匪浅。
蔡邕也不愧当世大儒,不知儒家经典有独到见解,对其他经史著作也涉猎甚广,堪称人形自走图书馆,让刘辩大开眼界。
一番教学过后,留老师用了午膳,终于到了处理政事之时。
只是平日里早该送来的奏章却姗姗来迟,而且数量远不及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