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2章 齐人徐君房,纵横家王诩(1 / 2)

“嗯······”

“渔业,捕捞业······”

语调低沉的发出一声呢喃,刘盈望向杨离的深邃目光中,也渐渐带上了一抹赞许之色。

对于汉室,或者说现阶段的华夏文明而言,捕捞,尤其是近海捕捞业,并非多么新奇的事物。

——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以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故事,即便是对于如今的汉室百姓而言,都可谓是如雷贯耳。

而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借齐国临海的地理优势,通过煮海得盐、捕海得鱼,并凭借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将鱼、盐产出售往周围各国,以改善齐国的财政。

也正是从管仲时起,‘以工商业为经济命脉’的经济结构,便自此成为历代齐国王室,包括后来的田齐王族,乃至于如今的刘氏齐王,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对于近乎具有完全自主权的诸侯国而言,只要不惹出什么天人共怒、人神共愤的事,那就是黑猫白猫,怎么赚钱怎么来,谁也挑不出毛病。

而如今吴国的地理位置,虽然较齐国更靠南,开发程度也低上不少,但‘临海’这一地理特性,却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计较起来,恐怕就连海岸线的长度,齐、吴二国也是相差无多。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让吴国复刻齐国的崛起之路,凭‘近海捕捞业’获得发展,无疑算是相当不错的提议。

尤其是提出这个简易的,是本就出生于齐国境内的‘墨家余孽’,当代墨家钜子:杨离。

只不过······

“以渔强吴,确乃可行之策。”

“只朕尚不曾知:齐墨雄辩之士,竟亦于民生之事有所知解?”

似是调侃,又似是说笑的发出一问,刘盈便浅笑着抬起头,望向杨离那已有些局促起来的面容。

只片刻之后,杨离便也从一闪而过的尴尬中调整过来,自嘲一笑,旋即便朝刘盈稍一拱手。

“陛下此言,实羞煞臣、羞煞吾墨门之士矣······”

“自祖师子墨子时起,吾墨家之士,便以使民丰衣足食、天下国泰民安,永不再起战端,以致大道为己任。”

“虽自子墨子之后,吾墨家三分,各入齐、楚、秦,然诸墨分支之所学,终归万变不离其宗。”

嘴上说着,杨离的面容也不由有些严肃起来,气质中,更是陡然带上了一抹不知来由的神圣使命感。

“且管子之贤,便是吾墨门,亦崇敬有加;管子任齐相之所为,吾齐墨雄辩之士,自亦当钻研一二······”

见杨离若无旁人的谈起‘吾墨门’‘吾齐墨雄辩之士’,阳城延面色陡然一紧,望向刘盈的目光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些许惊惧!

倒是刘盈闻言,仍旧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淡然模样,当听到杨离提起管仲时,更是不由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与后人印象中,‘华夏唯孔丘一圣、孟轲一亚圣、荀卿一后圣’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在如今的汉室,以上三位儒家先贤,压根就还和‘圣’字沾不上边。

其中,后圣荀卿荀子,虽然在汉室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但由于其提出的‘性恶论’,暂不为主流学术舆论所认可;

亚圣孟轲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其思想过于强调仁义道德,尤其是过于着重于‘礼’;

再加上要命的‘民贵君轻’之说,更是使得该流派的所有学说,都时刻游走于‘大逆不道’的边缘反复横跳。

即便是在后世,为世人尊崇为‘无过之圣贤’的孔丘孔仲尼,其实也并不很受汉室主流学术界的尊重。

在如今汉室,对于孔子,出身于儒家的学子士子,自是能尊称一声孔夫子;

黄老学派的巨擘们,也还能友好的称呼一声:仲尼。

但在法家、墨家士子口中,恐怕就连一个‘孔丘’的蔑称,都会显得那么的礼貌;

至于到了汉室掌权者,尤其是先皇刘邦口中,别说孔子了,即便是整个儒家绑在一起,也就是给这位太祖皇帝做尿壶的命·······

既然后世人普遍认同的孔子、孟子、荀子都不算‘圣’,那在如今的汉室,谁又够资格被公认为‘圣人’呢?

答案是:商相伊尹、周公姬旦,以及,春秋时期的齐相——管仲!

而这三人中,历史地位最高,最配得上一句‘圣人’的敬称的,无疑便是后人印象中‘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的第一主人公:周公姬旦。

所以,当一名墨家出身的官员,在汉天子刘盈面前,称赞管仲是‘先贤’,看上去或许有些奇怪,但实际上,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盖因为不同于孔、孟的‘儒圣’,以及荀子的‘后圣’,管仲、伊尹、姬旦三人,是被整个华夏学术界、诸子百家所共同认可,并赞扬的。

对于这三人,无论是墨家、法家,还是儒家、农家,亦或是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黄老学说,都是给予极为崇高的尊敬,以及难以想象的崇高地位的。

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儒-墨这两家死对头,也必然会在‘管仲、伊尹、周公皆圣贤’的讨论中达成一致,并毫无质疑。

可即便如此,刘盈也还是有些不愿意相信:杨离一个出身名门,养尊处优,自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雄辩之学’的齐墨士子,真的会对近海捕捞业,有什么具体、深刻的见解。

——不管刘盈怎么想,这编渔网、造海船的活计,显然都更像是秦墨鲁班之学该干的事!

不知是不是从刘盈的目光中,看到了那抹‘我不信耍嘴皮子的也会动手干活’的怀疑,杨离沉默良久,终还是洒然一笑。

对于刘盈不信任自己能干秦墨工匠之流的活计,杨离自然是有些心情低落;

但与此同时,这也让杨离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作为墨家钜子的自己,身上恐怕还是留有太多‘齐墨雄辩之士’的影子。

而对于杨离,乃至于未来的墨家而言:一个看上去就只会耍嘴皮,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以工强国’的钜子,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嗯······”

“往后,还当多留意一些······”

“莫非陛下使吾任上林令,又迁少府诸司入上林,亦出于此虑?”

暗自思虑着,杨离终还是默然低下头,将此事牢牢记在了心底。

也是直到这时,阳城延才略带腼腆的笑着抬起头,目光略有些躲闪的对刘盈一拱手。

“陛下。”

“臣有一言,只不知······”

“但可直言无妨。”

得到允许,阳城延稍咧嘴一笑,只眉宇间,却愈发带上了一股莫名的忐忑。

自顾自沉吟良久,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之后,便见阳城延稍发出一声短叹,而后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