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名声炒起来,风格确定了,后续有什么事情都好安排。
毕竟就算武宣帝已经决定了要废,或者说换太子,也是需要契机的,换储君这种事情,可不是小事,更何况沈昼锦还承诺了“废”后的事情,就更要慎重了。
太子明显没有往那个方向想。
他有些奇怪的道:“为何要如此?文会中人,虽说大多是一县翘楚,可若当真厉害,已经考入京城了,留在本地的,最多是个举人……就算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也会有风格不同,我虽不才,也读了二十余年诗书,若还需旁人帮忙,那……岂不赧颜?”
沈昼锦一听这话,就知道太子其实没交过文友。
他其实是在担心旁人会指点他该怎么写,但他并不想接受。
太子的脾气其实挺好的,但所有文人在写文章上,大多有自己的小坚持,就是那种,我就要这么写,就算我写的不好你也别哔哔,哔哔了我也不会改……
但其实,他完全不需要担心。
为什么呢?
首先这文章很好,但不管文章有多好,毕竟众品难调,文人圈子,文人相轻是常态,可轻归轻,对于别人已经写好的文章,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跳出来“教”你怎么改的。
因为“指导”是“师”才会做的事情,而“师徒”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层关系,甚至比父子都多出一重尊敬。
无亲无故的你跑去指点别人写文章,岂不是要当人家的长辈、人家的师长?
就算你真的才高八斗,比对方强好几倍,这也是非常失礼,非常遭群嘲的行为。
当然了,这是平等交流的情况。
什么时候都有奇葩,也许会有人自觉得自己牛叉的不行,谁的文章也要指点两句的,但是这样的人,你直接怼回去,并不失礼。
文人风骨,不畏权贵,本来就是文人推崇的,所以真遇上这种奇葩,不管对方是谁都可以怼。
不过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所以,正常来说,太子把文章寄过去,得到的通常是“应和”。
你的文章我看了,我给你和一篇,一般怎么和呢,你说这楼晴方好,我说这楼雨亦奇,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写法,这才叫应和。
沈昼锦仔仔细细的跟太子解释了一下。
太子恍然大悟,这才放下了心。
沈昼锦本来想找人抄的,但后来一想……反正要大量的,不如直接刻印。
太子书法也好,她就叫太子先写出来一本最好的,用空间里的3d打印机打出了字模,然后在本地找了一间书商,让他们找了几个人过来,帮着排版印书。
因为是一个行省一卷,字数并不多,有了现成的字模,他们又都是熟手,速度真的很快,才两天,就印出来一批。
沈昼锦和太子过去看了看,薄薄一本的线装书,很高的一叠,看着还有种成就感。
沈昼锦检查了一下,结清了工钱,把字模和书都收了起来,与太子一人拿着一本,边走边看。
走到驿站门口,忽听有人道:“王爷留步。”
沈昼锦停步一回头,就见一大帮,起码得有二三十个读书人模样的人过来了,为首的是个相貌端正的青年,施礼道:“可是秦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