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 夏祈音原计划返回潭州见两位师父,途中收到义父帅风旗急信,便临时改道往汴京去了。
帅风旗改任沧州所辖县县令, 在沧州府遇到了他早年的救命恩人时震东。
时震东是镇守沧州铁血大牢的军官之一,这位时将军手下有位得力小将叫沈云山。前些日子, 沈云山立了大功,功劳报上去时, 恰逢中秋将至。官家正要赏赐百官,见了这奏折, 心悦之下,顺便也给了这位小将一封恩赐。
这原是喜事,奈何乐极生悲, 恩封送到沈家。沈家人接旨时, 沈云山年迈的老母跪听圣旨时打了个喷嚏。此事虽说不雅,但打喷嚏又哪里能忍的住,就算是在朝堂上有人打喷嚏, 也顶多被人嘲讽两句。
偏这宣旨的太监上纲上线说沈家不尊官家, 将沈云山全家落罪。时震东将军为了沈云山四处打点, 他在江湖和朝廷都有些门路,却也止于此。汴京权利中心并非时震东这样的中层军官可以接触,故多方走访, 也想不到什么法子能救沈云山一家。
恰好帅风旗到时震东府上拜访,晓得此事。帅风旗想着夏祈音与官家的大皇子交好, 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写了信给夏祈音。
夏祈音想了一会儿才将这段从记忆中翻出来。若无天变,时将军只救下了沈云山, 他的家人却被杀了, 也是因此沈云山被他看守的楚相玉蛊惑走上了谋反的绝路。沈云山此人有些小毛病, 但也算得有情有义,最后选错了主子,全是昏君奸相所逼。
莫说这是义父所托,就是素不相识,听说这样的事情,夏祈音也乐意管一管。
若现在的皇帝是赵佶那蠢货,这自然是大事。可如今的官家是赵祯,这点事情真算不得什么。当今有过一件趣事,他吃饭吃到沙子磕了牙。这事若闹出去,伤及龙体,准备饭食的宫人乃是死罪。官家为了保宫人令左右不得声张,将事情瞒了下来。
有人写反诗鼓动成都太守自立为王,这件事被成都太守奏报朝廷。当今却分析那人心态,说他并非真心要谋反,只是老儒生想要讨好上官求功名,于是赐他做官。
当今素无常志,耳根子软,三心二意不假,但他对下也确实颇为宽和。这个案子只要闹到官家面前,官家是绝不会因功臣的老母亲在接旨时打了个喷嚏,就觉得人家不敬自己,要将人全家落罪。
莫说官家和大皇子不会如此,就是朝中的相公们也不会赞同这种荒唐事,怕是传旨太监拿着鸡毛当令箭,欺时震东他们投告无门罢了。
夏祈音原打算写封信给赵昉说明原委,请他处置,又怕有人从中作梗先斩后奏,干脆带着曲无思走了一趟汴京。
夏祈音进宫将这事说与赵昉听,赵昉当时没说什么,夏祈音亦不追问。
过了几日,就听说宫中有位米公公被告老了。官家对这位米公公素来不太喜欢,只米公公劳苦功高,又是大内第一高手,便一直留在宫中。此番传旨太监是米公公的徒弟,赵昉就借着此事将这位大太监赶出了皇宫。
米公公的身份在宫里很特别,他青年时被人强掳入宫,先帝喜其容貌,下令将他阉割留在身边。
做这件事的先帝应该是赵佶的兄长即原哲宗赵煦,可天道他不讲道理啊。七拼八凑,赵佶都成了当今同辈,原本该是苏轼后人的苏梦枕成了苏轼堂兄,可见多混乱。于是这件事就被记忆嫁接扣在了先帝真宗头上。
后辈做的事情扣在先人头上,这锅又大又圆,正好先帝和赵煦都不在了,扣着就扣着吧!不管哪个造就了米公公的悲剧,米公公就这么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宫里。
然问题就来了,米公公本该是当今身边重要人物啊。耐不住米公公的那位当今现在只是个流连花街柳巷的王爷,连童贯也只能陪他在王府一亩三分地转悠。
当今官家身边最信任的是忠心耿耿的陈琳,即便陈伴伴年纪大了,也是陈伴伴的徒子徒孙接班,总之天子近侍这个位子是轮不到米公公了。
米公公一直在宫里不尴不尬当个大管事,但这位也不是简单人物,在宫里颇有些势力,甚至把手伸到了外面。赵昉曾经想过将米公公收入门下,发现不好掌控,就果断决定将他踢出去。
知晓赵昉借力打力,打发了碍眼的人,培养自己人,正与宫九在茶楼喝茶的夏祈音忍不住叹息道“若说这借题发挥,借力打力的本事,真是谁都比不上小师兄啊!这修天子之剑的就是比我等庶民阴险。”
宫九甚是认同“早就与你说过了,那家伙的便宜不好占。”
“这件事倒也无所谓,反正我要他办的事情办成了就好。至于他借着这事达成他的目的,那是他的本事。”夏祈音想了想又道,“他聪明一点正好,要是小师兄不够聪明,我们的许多事情就没有现在那么好做了。”
宫九对朝堂上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哪怕是神仙会也是陪着夏祈音瞎搞,并未纠结这个问题“你这次回汴京留多久,南海鳄神那个蠢物可要领回去?”
夏祈音不答反问“阿九哥哥觉得小岳怎么样?”
“又蠢又狠。”宫九想了想道,“却有一个妙处。”
“什么妙处?”夏祈音好奇道。
“尊师重道。”
夏祈音托腮道“可以让阿九哥哥发现一处优点,就证明是可造之材了,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