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解语花双儿,小昭那么丑(1 / 2)

“元清胭脂榜?”

“元清的疆域可不小,竟然被合并在一起,看来元清两朝没啥美女!”

“蒙元满清,能有什么美女?”

长生书阁议论纷纷,无数lsp竖起耳朵,眼睛亮了起来。

……

六楼九号包间。

好色无度的淫鹿鹿杖客眼睛放光,随即看向身前明艳不可方物的绝美女子,奉承道:

“郡主天姿国色,风华绝代,定能艳冠群芳,夺得榜首。”

“鹿师父过奖了,元清两朝,地大物博,倾城绝世的艳丽佳人何其之多。”

赵敏手摇折扇,面莹如玉,眼澄似水,笑意盈盈,清脆娇嫩的悦耳声带着谦虚,心里却带着一股期待。

天下哪个女人,不想成为胭脂榜首?

“天下绝世佳人虽多,却也难及郡主分毫!”

鹤笔翁跟着说道。

赵敏笑了笑,望向高台上的李长生,饶是她平素运筹帷幄,此刻也有些紧张和期待。

……

高台上。

李长生轻摇折扇,面带微笑,优雅脱俗,气质出尘,朗声道:

“元清胭脂榜跟之前一样,分三个等级。”

“国色天香第一席:双儿。”

“她乃是大清之人,清静秀丽,重情重义,温柔善良,善解人意,乖巧聪慧,体贴贤惠,清秀可人,腼腆羞涩,诚实不欺,胸无城府,忠肝义胆,天真纯洁。”

“她就像一朵善解人意的解语花,空谷幽香,美丽温柔。”

“国色天香第二席:苗若兰。”

“她乃是大清江湖金面佛苗人凤之女,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容貌秀丽之极,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隐有一股书卷的清气,大家闺秀。”

“国色天香第三席:袁紫衣。”

“她乃是大清江湖凤天南与袁银姑之女,大元峨眉派灭绝师太之徒,身材苗条,体态婀娜,纤腰削肩,宛似弱不禁风,娉婷袅娜。”

“紫衫雪肤,手持银鞭,英姿飒爽。

李长生的话音落下,长生书阁顿时议论开来。

“元清胭脂榜看来含金量也不低啊!”

“废话!元清两朝那么大的疆域,人口众多,怎么可能缺少美女?”

“感觉双儿最好了,最好做情人!”

“袁紫衣不香吗?紫衫雪肤,手持银鞭……”

“我想说这个正经吗?”

“你不对劲!”

“金面佛苗人凤我知道,我还以为他一直光棍一个呢,没想到还有个如此漂亮的女儿!”

“苗人凤……这个名字真是有趣!”

……

五楼包间。

大元峨眉派灭绝师太带着众弟子聚集在此。

“凤天南……”

袁紫衣一袭紫衣,瓜子脸,双眉修长,凤眼樱唇,姿形秀丽,容光照人。

只是听到凤天南三个字时,脸色不由一变,握着银鞭的手莹白如玉,雪白粉嫩的拳头紧握,胸脯微微起伏,心中却已经翻江倒海。

“袁师妹上了胭脂榜,怎么还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丁敏君心中吃味,见袁紫衣脸色不好,阴阳怪气道。

她本来是峨眉派大师姐,但先有纪晓芙,后有袁紫衣和周芷若,都比她得宠。

尤其是如今三人都在,她就像一个小丑一般,心中很不是滋味。

“敏君,我们出家人,何须在意美丑,上榜又如何,不上榜又如何?当静心凝神,不为外物所扰!”

灭绝师太冷冷扫了眼丁敏君,训诫道。

“师父所言甚是,弟子谨遵教诲。”

丁敏君不敢反驳,乖乖道。

但心里更加不服气。

纪晓芙和周芷若此刻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得沉默以对。

“在下李二,见过长生公子。”

就在这时,大厅中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只见一个腰间挂着一柄刀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对着李长生拱手道:

“长生公子,在下乃是大清之人,对凤天南有些了解。”

“此人乃五虎门掌门人,武功不弱,尤其臂力甚强,横行霸道,鱼肉百姓,乃是一个恶魔。”

“我没有听说他有一个女儿,不知能否给我们说说其中的故事,尤其是袁紫衣乃是大清之人,怎么跑到大元去了?”

听到李二的的问题,长生书阁无数江湖豪杰都好奇起来。

感觉这里有大瓜。

李长生扫了眼李二,发现跟李世民没关系,淡淡道:

“袁紫衣的身世也算悲惨,当然更悲惨的还是她娘袁银姑。”

“袁银姑是个以打鱼为生的姑娘,因容貌俏丽被称作‘黑牡丹’”

“一次到镇上凤天南家送鱼,便被镇上最有名的恶霸凤南天强行玷污,怀孕后,她父亲得知此事,上门理论,被凤南天打了一顿,又气又痛,伤病交加而死。”

“袁银姑的伯伯叔叔说她害死了亲生父亲,不许她戴孝,不许她向棺材磕头,还说要将她装在猪笼里,浸在河里淹死。”

“袁银姑连夜逃到了镇上,挨了几个月,生下了袁紫衣。”

“母女俩过不了日子,只好在镇上乞讨。”

“镇上鱼行中有一个伙计向来和袁银姑很说得来,心中一直在偷偷的喜欢她,于是托人去跟袁银姑说要娶她为妻,还愿意认她女儿当作自己女儿,两人便拜堂成亲。”

“哪知有人讨好凤天南,去禀告了他。”

“凤天南大怒,说道:什么鱼行的伙计那么大胆,连我要过的女人他也敢要?于是派打手赶走喝喜酒的人,打死逃跑途中的鱼行伙计。”

“袁银姑本想一死,无奈怀中女儿尚幼,为了女儿只好忍辱偷生。”

“后逃至江西后被‘甘霖惠七省’的大侠汤沛收留。”

“谁知汤沛为人表面光鲜,内心龌龊之极,他见袁银姑美貌,竟又使暴力侵犯于她,袁银姑终于羞愧难当,悬梁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