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穷途末路(1 / 2)

却说穆栩为何不担心宋朝长久占据幽州,道理其实很是简单。

就凭如今宋军的战斗力来说,他们连日薄西山的辽国都敌不过,更何况去了辽国,还有个更加强悍的金国在虎视眈眈。

虽说从原本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本来并无背盟之意,实在是宋朝太过不争气,才给了金人发难的借口。

但归根到底,还是宋军在北伐过程中,表现的太过不堪一击,以至于让金国发现了宋朝的虚有其表。这就好比小儿抱金行于闹市,不引人觊觎那就活见鬼了。

再加上赵佶君臣心里又没有逼数,作出种种令人啼笑皆非之举,就像私自违约纳降张觉一事,这才给了金人南下的借口。

所以,穆栩压根就不怕宋朝占有幽州等地。对他而言,宋朝可比辽、金两国好对付多了。

而且与宋朝合盟攻打幽蓟,对穆栩好处颇多。

一者,可以替他分担压力,解了穆栩如今兵力不足的困境。还可缓和下双方矛盾,使南线不受宋兵袭扰。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稳定云州等地局面,勤休内政,招兵买马。

二者,可以让全天下汉人看看,宋朝到底有多么不堪。而他则可借收复幽云的大义来收揽民心,为以后南下攻宋减少阻力。

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之处,穆栩当下便道,“军师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在谈判中,必须事先说好,双方各出多少兵马,彼此攻打何处。”

许贯忠认可了此话,还不忘提醒穆栩,“若将两家放于在平等的地位上,宋朝君臣只怕是不会情愿,而且他们未必愿意,与我等分享幽蓟之地。”

穆栩听到这话笑了,说道,“前番我曾许诺,会归顺赵宋,有折家待遇便可。今日我改了主意,我只愿称臣,还要依宋初钱王旧例。”

许贯忠听得目瞪口呆,不知穆栩为何给出这般苛刻条件,正要开口劝说,就听穆栩又道,

“只要赵宋天子答应我的要求,我可以在别的地方让步。比如可以承诺,让宋朝先攻幽州,咱们出兵妫州和居庸关,在北方替他们牵制辽人主力。

当然,这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只有一年时间,若在此期间,大宋攻不下幽州,那就怪不得我自去取了。”

许贯忠见穆栩如此成竹在胸,有些不解道,“寨主为何会这般笃定,大宋一年之内取不来幽州?”

穆栩自是不好明言,这是他从史书上得出的结论,只得托词道,“军师莫非忘了,等咱们和宋廷达成盟约之日,辽金之战已然结束。

到了那时,想来辽国会有足够的兵马来支援幽州。这样一来的话,即使有我等在北线牵制辽军主力,但宋军也未必就能敌的过辽军。”

许贯忠不由点了点头,觉得有些道理,他以为穆栩此举,乃是为了借宋朝消耗辽国兵力。

却怎么都想不到,辽主此次亲征会败的多惨,随后这一两年里,金国攻势有多么凶猛,辽人的精力会被关外中京等地吸引,完全顾不上南京。

许贯忠更不会想到,宋军在童贯的指挥下,会有多么无能,十来万大军竟败于耶律大石一万余人手上。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蝴蝶效应,使得童贯和宋军的表现,与正史大不相同,那则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并不以人力为转移。在原来的历史上,宋朝有金国这个合作对象,都将仗打成那个鸟样。

而今日有穆栩在云州做了示范,只会让自诩上国的大宋君臣,更加轻视辽国,说不得他们会败的比历史上更加惨烈。

“那寨主打算派谁人出使?”

面对这个问题,穆栩也有些挠头,按理说此事派许贯忠去最为适合。但如今新得几州之地尚未捂热,正是缺少人手治理的时候,此时万不能放许贯忠离去。

许贯忠看出了穆栩的为难,当即笑着说道,“寨主怎得忘了乐和兄弟,他现下人就在太原,由他出马不是再适合不过吗?”

穆栩拍了下额头道,“瞧我这记性,如何将他忘了!好,我即刻修书一封,差他走一遭开封府?”

接着,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征伐儒州之事。由穆栩拍板,启用孙翊为主将,折彦文为先锋,让二人负责此次战事,也算是对他们的考验。

……

江南东路,清溪县中。

与穆栩那边幸福的烦恼相比,方腊一伙可谓是走到了穷途末路。

原来半月前宋军经过一番苦战,已攻陷了乌龙岭要塞,如今正自攻打睦州,守将方肥和娄敏中已再三发来求援信,请方腊派兵支援。

只是事到如今,方腊连自身都难保了,又哪里还有援兵可派?

而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步,除了方腊没有选好立业之基外,最大的败笔就是,他失了内部人心和外部民心。

话说方腊去岁起兵之初,势力发展极快,江南地区影响者云集,短短数日便席卷两浙路。.

但也恰恰是这个缘故,才加速了方腊的灭亡。

只因方腊从起意造反那日开始,所倚靠的就是他手下的摩尼教徒。

可其后由于造反太过顺利,让方腊有些忘乎所以,只顾着攻城略地不说,还将投奔他的那些义军,纷纷编入原先由摩尼教徒组成的军队。

这样做看似使得方腊的兵马,宛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但也无形中削弱了原本军队的战斗力,对付地方守军尚可,遇到如大宋西军这样的精锐一下便吃瘪了。

再加上方腊起事成功之后,性子里的多疑日渐加重,很是刚愎自用。对手下像王寅、厉天闰、邓元觉、庞万春、石宝等人才愈发疏远,只信任自家兄弟子侄。

更为关键的是,方腊纵容手下残杀官吏和大户人家。对所俘虏的人员不分青红皂白,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之恨。

方腊以上的种种作为,可以说是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