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8章 经济与党争(十)产业集群(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48 字 3个月前

后宫中的情况,高务实已经有段时间不曾关注了。毕竟在他看来,如今国本之争已经结束,太子之位已然明确,原先围绕此事而产生的风波也就过去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只要确保没有人敢于对太子本人搞什么危及生命的阴谋,那就不必太过关注。</p>

因此,他在前段时间悄悄安排完坤宁宫防务之后,就几乎没有再把目光聚焦在后宫,对于后宫发生的细微变化,自然也是一无所知。</p>

此时此刻,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反正这次被劾风波总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过去,那不如趁此机会闭门不出,把前段时间积压的那些关于京华内部的事情处理一番。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从刘馨南下之后,这些事已经积压太多,眼瞅着再不认真梳理一番就要捅出篓子了。</p>

他先看了看各类产业报告,表现比较好的部门似乎都是以内部市场为导向的,包括京华银行、京华基建、京华矿业、京华机械、京华纺织和京华兵工等;表现不及预期的则包括京华海贸、京华港务、京华商社、京华船舶、京华纺织等。</p>

这算什么?内需旺盛、外需不足?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外需不足的问题高务实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不过,内需旺盛是怎么来的呢?按理说,如今大明依旧处于灾害频发的时期,这内需该不会是什么虚火吧?</p>

这种事不能凭空推断,高务实认真对比了各项数据,再和脑子里的朝廷各项数据一一比对,才基本确定下来:内需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二三十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效果:培养出了一批“城市中产”。</p>

随着实学派多年倡导“农业固国、工业强国、商业富国”,并以此为施政纲领推进改革,现在三个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p>

农业方面,大明现在有了红薯、玉米作为主粮补充,其在北方诸省的推广尤其顺利(因为北方灾害更多,更需要这些高产作物),南方诸省也有不同程度的推广。比如高务实影响力相对较强的广东、广西、四川、湖广(广东因为靠海且商业氛围浓,受京华影响大,其余三地都是拥有土司的省份,天然亲近高务实),这大大增强了粮食产量。</p>

无论各地百姓对于这些新物产的接受程度如何,至少在灾害频发的时候它们可以救命。中国人最讲实际,既然这些东西能救命,那就是好东西,至于口感有些不习惯什么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乎口感?口感再奇怪,总比观音土好吃吧?再说,中国人在饮食这块素来都是天赋异禀的,只要不在灾年,想办法把口感弄好点也不算什么难事。</p>

[注:新大陆作物并不是一来到亚欧大陆就如今天的口感,也是迭代了无数次才成现在这样的。不过高务实引进的机会不错,灾年就没人在乎口感、观感这些了,只要能填饱肚子不饿死人,那就是好东西。]</p>

辽东方面除了红薯玉米之外,还在精心培育迭代适合当地的耐寒水稻。这些来自后世北海道的耐寒水稻已经迭代了数次,比一开始的时候产量提高了不少。当然,不要指望和后世的高产东北耐寒稻相比,毕竟这年头没人懂基因学,包括高务实和刘馨。</p>

现在的所谓“培育迭代”,其实主要是选种。粗略的说就是先种一大批,然后挑出那些长势最好的,留下它们的果实作为下一批次的种子,如此循环往复。这显然是个笨办法,但是有效就行,即便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进化,但也总比欧洲人那种播种之后全看上帝表演强多了,至少有个盼头。</p>

再有就是棉花和甘蔗的种植。其实在高务实的心里,只有西域那块才是他心目中的棉花圣地,但这不是还没收复么,所以也只好在大明全境都先推广推广。</p>

关于棉花,中国的种植和使用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棉花最初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的时候。</p>

棉花嘛,当然主要用于制作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材料,自古便是如此。汉朝时期,西域(新疆)地区最早开始种植棉花,后世考古学家在新疆巴楚县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朵公元前2世纪的棉花,表明新疆在当时就已经是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地之一。</p>

宋朝至元朝时期,棉花种植和利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棉花的纺织特性被人们所认识,并在宋元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p>

到了大明时期,棉花种植进一步普及,成为全国性的大产业,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织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但是这里要明确一点,棉纺织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并不代表棉产区都在长江中下游。</p>

这年头的运力限制会导致一个问题:但凡需要大宗物料的产业,往往都会往长江中下游形成产业集群,因为只有长江航道能够提供既巨大、又廉价、而且稳定的运力。</p>

这就意味着,如今大明从长江三峡以东(以西通航不便)的流域范围开始,一路向东直到大海,都是棉花主要产地。</p>

高务实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由于京华按照高务实的记忆弄出了大明版的珍妮纺纱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几处重镇几乎都成了棉纺织业的重要城市,包括荆州、岳州、汉阳、武昌、九江、安庆、池州、南京、镇江、苏州、松江,几乎包括了整个长江沿线重镇。</p>

众所周知,棉纺织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珍妮纺纱机比老式纺纱机更加高效,那也依然需要大量人工。而这就导致城市务工人员大幅增加,成为实学派改革催化的“城市中产”中一个重要类别。</p>

都知道棉纺产业是“工业化”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产业,因为其之所以重要,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是一项面向大众的产品,其市场前景足够广阔。不过这一产业最大的敌人则在于小农经济——最广大的人群并没有足够的购买力。</p>

原历史上鸦片战争之后鞑清被迫开埠,结果数年过去英国人发现不对劲了,因为除了鸦片之外,他们的拳头产品工业织布在中国依旧没有什么市场——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穿自家织的土布。</p>

这个问题高务实是知道解决办法的,无非是继续提升多种多样的城市人口,让更多的国人从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和佃户转化为城市工人。更关键的是,他这么多年的改革本就是冲着这个方向去的。</p>

比如说农业这块的另一个大项:甘蔗。这里说的甘蔗当然不是用来啃的,是指用来制糖,从而产生制糖产业,培养出一批制糖产业工人,以及销售各种糖类的商人、店员之类。</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广西,这个当年每年亏掉朝廷十几万两银子的净亏损省份,自从高务实去任职过后,几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