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内的少数族裔群情激愤,引起的大大小小数十起骚乱。
愤怒的群众聚众冲击,甚至焚烧德裔社区和教堂,10多间教堂被烧毁,17,000多间房屋被破坏,造成了170多人死亡,3822人被逮捕。
兴登堡元帅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没有谁愿意被称之为“劣等民族”,上帝来了都不行。
此事经过协约国舆论的渲染,愈发激起前线少数族裔官兵的滔天怒火!
帝国军方趁机给一批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少数族裔官兵立功受奖,给予皇家优秀服务勋章,激励官兵在前线奋勇杀敌。
一波操作下来,反而极大的提振了军心士气。
而兴登堡元帅被占据国际主流的协约国集团媒体评击为“可耻的帝国主义者”“狭隘种-族主义的守墓人。”“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白人至上主义者”。
当尘埃落定,兴登堡元帅惊得目瞪口呆。
不得不说
兴登堡元帅是个纯粹的军人。他在军事指挥上具有天才般的敏锐嗅觉,总能察觉到对手潜藏很深的意图,可是在政治上太幼稚了。
面对敌人全方面的抹黑,他真的百口莫辩。
1918年上半年,在唐国远征军的帮助下,英法在西线战场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开始进入战略反攻的筹备阶段。
德国兴登堡元帅是对大唐帝国全面崛起研究比较深刻的德国高层,从内心赞同大唐开国皇帝李察的驭民政策,并引之为座右铭。
他错就错在说了不该说的话,虽然这是事实,但你怎么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大唐帝国立国72年,一直以来奉行森严的封建等级政策,以国王,皇族和一众大小贵族为上层,以资本家,富商,大大小小的庄园主,牧场主和种植园主为广大的社会中层阶级,新移民和少数族裔为社会下层。
该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强制融合政策,将国民分为唐人和其他两种类型。
所谓的“其他”,就是包括德裔,爱尔兰裔,法裔,墨西哥裔及西班牙白人后裔,还有印第安,阿拉伯和东印度群岛土著人口在内的所有少数族裔。
一直以来
大唐帝国在对外人口统计方面实行模糊政策,“其它”类别中并不清楚的标示各民族具体人口,只是笼统的以“其他”备注。
超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下来,北美洲印第安人和墨西哥后裔基本上彻底泯灭于众,南美洲各藩国亦寥寥无几。
剩下最多的就是新近兼并的巴西总督府治下,以及哥伦比亚和古巴的少数王国,其他的几乎被华裔人口大一统。
这种情况在东印度群岛亦在复制,进程最快的是吕宋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区,天堂岛则早已完全的汉化。
进展稍慢的是人口较多的爪哇岛,新进纳入统治的阿拉伯半岛六省,但上述地区已经广泛的普及国语化,民族融合过程在进一步加速。
而现今爆发的第1次世界大战,更是成为加速这一历史民族融合进程的契机。
大唐帝国向欧洲派遣的300万军队,来自阿拉伯半岛和东印度群岛少数族裔,就将占据近百万强制征召名额。
剩下的200万兵力员额中,各种族裔的白人要占据一半,华裔充其量不过征募百余万人规模。
华裔官兵绝大多数在后勤,炮兵,骑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各级指挥官基本上都是华裔,牢牢掌控着军队。
在大唐帝国美洲本土,征召的华裔官兵都采取自愿的原则,以欧洲的土地,女人,皇家军队功勋为诱饵,鼓励过剩人口参加军队。
这些少数族裔则不同,完全是强制征募,在军队中不但待遇低而且都是最危险的一线阵地作战,由督战队严加管束。
迄今为止,大唐帝国在欧洲战争中伤亡30余万,由少数族裔组成的炮灰部队占据了其中的八成半还多,表现很明显了。
大唐帝国远征军上层决策就可以看出,对处于危险中的华裔精英部队不惜代价的营救,炮灰部队则基本放任。
这也造成了开战迄今,德军从未整建制地消灭过一个整编团以上的华裔部队。
这对动辄投入超过百万兵力的西线战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是因为大唐帝国远征军在一线战场上,投入最大的华裔部队单位就是皇家陆军宪兵营和装甲连,或者是野战炮营,以负责管控数量更多的炮灰部队为主。
这种情况极不公平,但在协约国军队中习以为常。
因为大英帝国的英印师,澳新军团,加拿大和南非等地的殖民军队,同样不能够享受与英国本土军队同等的待遇。
法军中也有类似阿尔及利亚和非裔军团的炮灰,不平等待遇到处都有,也不多唐国军队一个。
德奥军队倒是想用殖民地军队挡在前面,可惜只能想想而已,这种好事还远轮不到他们。
至于挑拨离间更是想多了,只要看看缺衣少穿的同盟国军队,后勤供应格外优越的大唐帝国远征军官兵就油然升起一份自豪感。
比起别人来确实不行,但比你们德国佬可要强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