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除了一间板屋依然用马厩间隔开之外,另两屋却是拼装连成二十平米的大屋。
这样不仅人能休息,就连十三匹马都有避风之处。
为了防寒,巴林几人将自己带来的羊皮绑在迎风面的板墙上。
宋梨云空间里那些压屋脚的人头石没办法取出来,还是用以前部落残留下的栓马桩砸进土里,再用牛皮绳将板房固定住。
等到板房营地全部竣工,天空已经是鹅毛大雪,风雪交加。
武东等人都带有炒面干粮,巴林他们也在马鞍下挂着干肉水袋,按平常的规矩,夜宿在外的晚上,他们只能饮冷水吃干粮。
只是,今天不同。
在二十平的大屋正中央,一根绳子悬挂着牛油灯盏,将屋里照亮。
地上的火塘里牛粪篝火旺盛,架上砂锅羊肉汤沸腾起白沫。
火边还烤着几张大饼,饼已经焦黄,白面的焦香充盈房间。
地上铺着厚厚的干草和毡毯,所有人都坐上面,围在火边吃着热呼呼的晚餐。
只是屋里气氛有些怪异,除了宋得奎在大快朵颐,其余人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板房的墙上。
木板的墙面,光滑整洁。
蜂窝状的墙芯,轻便。
墙体是三寸厚度,给人结实耐用感。
若不是听着外面呼呼风声,还有沙子雪粒打在板墙上的沙沙声,他们都感觉不到是在野外。
巴林习惯住毡房,可武东几人更喜欢这种中规中矩的房子,比他们自己搭建的草屋好太多。
若是他们能在巡哨路线上布置起这样的简易营地,哪怕每班在外面呆上三五天,都不怕受风雪之苦。
他们言谈时就提到这纸芯板房是哪里来的,能卖吗?价格多少?
卖!当然要卖了!
宋得奎激动不已,说得唾沫星子四溅。
这些都是宋家纸箱厂生产的,带出来除了自己用,也是想对外推销宣传。
没想到才第一次亮相,就有人要买。
他掰着手指一一说着板房的好处,方便是第一条,便宜是第二条。
方便自然是不用多说,屋里的人都亲手组装过,简单易学。
虽然质量比不上花几十两银子建起来的砖石房,可花钱少啊。
只需二两银子就能买五间屋一百平米。
在苦寒少雨的北地,板墙刷上防水桐油,用上一两年还是没问题的。
听到这价格,再听到五间屋的面积,不说武东等人心里蠢蠢欲动,就连巴林也在盘算,用五头羊就能换一套房,挺划算的。
有板房,搭建帐篷的羊毡也就不再紧张。
以后不用一大家子挤在一个帐篷里,连生娃都是夹手夹脚放不开。
想到这里,巴林也用蹩脚的武朝话开始加入讨论中。
宋梨云没有跟这些男人挤在一起,她独自呆在属于自己的小屋里。
一边吃着在炭炉上热的饭菜,一边用照明灯,绘制今天走过的地图。
另外,她脑中还在担心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处部落为什么突然迁帐,难道真的是迷达河谷那边有什么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