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骤起九州动(5)(2 / 2)

汉冠 雨落未敢愁 2134 字 2022-09-09

“诺。”

他嘴上虽然是答应了,但是心中却多是不服气,以及...迷茫。

想?

我想什么啊!

这个与汉人作对,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现在匈奴在并州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应该是步步为营,外公所言,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这种想法,刘和也只敢在心中想一想而已,真正让他来说,他是万万不敢的。

刘和退下之后,刘渊轻轻摇头。

他的这个儿子,能力还是不行啊!

他还有一个儿子刘聪,能力应该是要比他的这个大儿子要强上不少,但是现在,已经是在成都王那边了。

比起冲劲来说,刘聪比之刘和,要强上太多了。

刘渊眼神闪烁,他现在想的,已经是之后的局势了。

出兵....

他自然是可以出的。

他在魏郡劫掠了不少人口,听说现在魏郡又重新来了人,那便又可以劫掠人口了。

在魏郡这边搞出动乱出来,他也算是兑现了齐王的承诺了。

.....

另外一边,拓跋鲜卑西部也是得到了齐王的信件。

拓跋鲜卑,如今已经取代了西汉时期的匈奴,成为北方势力最大的游牧民族了。

说起鲜卑的历史,已经是可以追溯到东汉的了。

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

据《魏书·序纪》载,鲜卑之先“积六十七世”,至拓跋氏远祖成帝毛时(西汉武帝在位期间),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所谓“国”,当指氏族集团或部落;“大姓”,即指沃族或比氏族较小的家支。

毛似是部落联盟的酋长,所称“皇帝”,为拓跋珪时追尊。

毛下传五世而至宣帝拓跋推寅,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大泽”,即今呼伦池(达赉湖)。

由于地“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指沼泽地带),谋更南徙,未行而崩”。

当时拓跋鲜卑还过着“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游牧生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

推寅后又经六世,至献皇帝邻时,一方面“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即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连同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后邻又命叔父之胤为乙旃氏,疏属为车焜氏,形成帝室十姓。

另一方面因呼伦池附近荒遐,不足以建都邑,再加上随着拓跋氏社会的发展,部落首领为掠夺财富,扩张势力,就必然向南扩展,遂准备第二次南移。

由于年老体衰,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

诸汾遵命率众南迁,几经险阻,才到达匈奴故地,即河套北部固阳阴山一带。

这里水草丰美,树木繁茂,是牧猎的好场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

由于两次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第二推寅邻命其子诘汾统领部众南迁时,约在公元160至170年之后,即东汉桓、灵二帝之际,当时正是檀石槐部落联盟强盛时期。

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

拓跋力微时,在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

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

“拓跋”的含义,乃是北人谓鲜卑父、胡(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魏书·序纪》谈到力微是其父诘汾与匈奴故地之天女结合所生。实际上是给鲜卑与匈奴通婚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此后,有不少晋人和乌桓等部众也成为其“新民”。

始祖神元皇帝力微时(220—277年),拓跋鲜卑开始了第三次迁徙。

拓跋诘汾长子秃发匹孤率众从塞北迁居河西。

由于拓跋部众还梳着辫子,故当时人又称之为“索头”鲜卑或“索虏”,以区别于剃去部分头发的其它鲜卑部。

拓跋本支,从力微时起就游牧于上谷以西,云中一带。

由于受西部鲜卑大人蒲头的袭击,部众离散,力微投依于五原郡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下。

与宾共攻西部,宾兵败失马,力微以已所乘骏马与之。

宾感相助之恩,准其北居长川。

经10余年经营,诸旧部民渐往归附。

248年,杀窦宾子,并其众,诸部大人悉款服,势力增强,控弦之士达20余万。

258年,力微在位第三十九年,从河套北部迁于汉定襄郡之盛乐。

是年四月,举行祭天大典,诸部君主皆往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至,召而戮之,使远近震慑,相继归附。

在由部落贵族和扈从武士操纵的部落大会上,拓跋部正式取得了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力微也巩固了世袭的大酋长的地位。

同时,拓跋鲜卑在向西南发展过程中,对中原曹魏、西晋政权采取和好政策,亦是使拓跋鲜卑得以强盛的因素之一。

力微与曹魏“聘问交市,往来不绝”。曹魏赠给拓跋氏金币缯絮,岁以万计。

261年(魏景元二年),力微还遣其子沙漠汗(文帝)至魏都洛阳“且观风土”,实为质子。

接受汉人文化,穿着汉服,掌握弹丸等武艺。

魏晋禅代,沙漠汗仍留质于晋,每次北归,晋均具礼护送。

从力微开始,拓跋部落这个民族共同体有了很大发展,蒙古草原各部落纷纷成为拓跋联盟的新成员。

当时除了帝室十姓外,其它异姓诸部加入拓跋联盟的有75个姓或部落成分。

内入诸姓到北魏时,按照原来是否为部落大人和内入后的功绩,分化出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称为“勋臣八姓”。除本部外,四方诸部还有35姓与拓跋部落经常发生朝贡关系,“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只是与拓跋保持岁时朝贡,即政治上交聘或从属,经济上交换的关系。

至295年,力微少子禄官统部时,仿匈奴旧制,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

禄官自为大酋,居上谷之北,濡源之西,东接字文部,为东部;

以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迤统领一部。居代郡参合陂北,为中部;

以猗迤弟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为西部。

禄官继承父业、与晋通好,社会较为安定,“财畜富贵,控弦骑士四十余万”,牧地有所扩展。

拓跋鲜卑与西晋一直都是交好的,就在去岁,也就是元康八年的时候,司马遹登基,乘宇文莫廆子逊昵延朝贡之机,将长女嫁之,以示结好。

此时的鲜卑西部首领,正是拓跋猗卢。

他是拓跋力微之孙,拓跋沙漠汗之子,拓跋猗迤胞弟。

也是如今拓跋鲜卑的实权首领之一。

但他拿到手中齐王信件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便是想要将这个信件交给并州刺史刘琨,然后让刘琨转交给洛阳皇帝。

不过他想了一下,却忍住了这第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