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所谓的膨胀,广平公主是不信的。
在先帝在时,便狠狠的打磨了张华,若是张华如此容易膨胀,那便枉顾了先帝对他的打磨。
况且...
张华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膨胀之举。
恐怕这膨胀,是贾谧故意捏造出来的罢了。
此时要想给小郎君说话,就得为张华说话,要想为张华说话,便要站在张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那么...
在这件事情上,张华是怎么想的呢?
广平公主美目微闪,开始思索起来了。
......................................
洛阳宫城。
尚书台。
如今这厚重的尚书台,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
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 5 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
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西晋尚书台组织有:
尚书令一人,秩千石。若以公为之,则增秩二千石,仪礼亦加。
尚书仆射一人,秩六百石。
职署尚书事,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处理公务。
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
六曹尚书,秩各六百石。
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
尚书侍郎 36 人,秩四百石,每曹 6 人,职掌文书起草。
尚书令史 18 人,秩二百石,每曹 3 人,主书。
东汉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
尚书台权力虽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
三国时,尚书台已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
因为它威权升高,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统治者又开始剥夺它的权力。
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
魏明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
于是在尚书台之外复有中书省,而原来作为皇帝侍从的侍中也逐渐成为参预机密的要职,尚书台不再有独占机枢的地位。
当然,虽然尚书台不再独占权势,但国家大事,有一大半,还是要由尚书台决断的。
此时在尚书台大殿之中。
张华一张老脸上神采奕奕,丝毫不见慌张之色。
而他的目光,一直都是看向长秋宫方向的....
.....................
修仙失败,只能早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