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沙尔点点头,下令道:“给贝中将发电,天黑之后炮击编队最大速度前进,凌晨3点钟我希望炮弹能落在百慕大群岛上1
关于是不是要在天黑前袭击德意舰队确实在百慕大群岛上引起了一番争论,不过见敌必战的传统和士气还是激励着英美官兵,为防备敌人利用返航时机空袭本岛,一方面防空部队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其他措施:以B-17、B-25为代表的、大航程的重型轰炸机完成任务后去本土降落,由当地机场提供灯光引导;其他航程短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完成任务后回百慕大附近跳伞,绝不降落,以免暴露目标。
实际上这个选择也是明智的,让这批菜鸟玩黑夜降落实在是过于难为他们了。
6:45分,巨大的夕阳开始缓缓坠入海中,英美机群在空中出现了。
“来吧……让你们尝尝刺猬级的厉害1
刺猬级当初是运用霍夫曼密集阵的产物,准备全新开工的防空型驱逐舰,预期准备安装在船台上正在建设的Z级驱逐舰。
当初为了增强防空火力,设计师一个劲地往上面堆砌武备,采用6座三组双联装共计12门的88mm高平两用炮(远程防空)、16门40mm博福斯高群(中程防空)和12座密集阵(近程防空),甚至还保留了2具鱼雷发射管。但在随后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第一个是武备堆砌后重心提高,航海特别是远洋性能不好;第二个是火力太过臃肿,导致部分炮位重叠、射界不足。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最初采用的88mm近炸引信虽然成功了,但因为88mm炮弹相对体积较小,勉强塞进去后效果大打折扣,杀伤威力减弱了很多,而这时候本土防空塔上装备的128mm电动全功能控制的防空炮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实战中效果很好,于是设计重新进行修正,变成前后两座双联装128mm高平火炮,然后趁机把碍手碍脚的鱼雷管也砍掉了。
这样还原之后火力太多,最后将16门40mm博福斯削减为12门,12座密集阵变更为8座,然后又额外加了一具火控雷达,总算是完成了全部改装任务。于是原本43年春就能完工的4艘驱逐舰(Z33\Z34\Z38\Z39)一直拖到5-6月才完工,型号也变更为D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增加到3200吨,代号是D1-D4,后面船台上还等待着的Z35\36\43\44\45也将接受类似改造,成为D系列的5-9号舰。
为顺应防空火力大型化、密集化的演进,德国海军还推出了刺猬级升级版——豪猪级,吨位进一步放大到6000吨,晋升轻巡洋舰级别,主要武备依然和刺猬级一样,但数量更多、布局更合理,包括三座双联装共计6门的128mm高平两用炮(远程防空)、20门40mm博福斯高群(中程防空)和12座密集阵(近程防空),依赖其更大的吨位、更修长的舰身,可获得更好的防御效果。德国设计师不知道日本方面也在着手将阿贺野级后续2舰改造成防空巡洋舰,但大体思路是比较接近的——这都是在战争中得到的经验。
“敌机还有4分钟抵达……”
“主动截击吧……”小泽看了看已小半个沉在海中的那轮夕阳,“利用最后一点亮度让舰载机先打下一些来……”
由于重型轰炸机飞得慢,先期投入进攻的主要是SBD和TBF,为他们提供防御的则是F4U,也有部分喷火,现在已Bf-219C为主力的德军战斗机群终于碰到了对手,F4U和喷火相比美国海军普遍使用的F6F舰载机来说,不仅速度更快、机动更好,火力也要强一些(F4U普遍是4门20mm机炮)。
虽然英美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比不上身经百战的德国飞行员,但就飞机性能而言实际是占据上风的,因此没有打出类似日本方面经常的1:5、1:6这样的悬殊比分来,战斗机的交换水平只有1:2,即便加上击落的SBD和TBF,总体交换比例也只有1:3。好在天色已晚,到后来双方就看不清楚了,有经验的德军飞机想出了办法,低空飞行遁走,完全依仗海面防空火力进行反击——因为英美飞行员水平不够,无法超低空飞行,所以战场一下子就出现分层,被引诱到低空的英美飞机尝到了炽烈的密集阵火力,那架势不是一批批的弹药,而是一团团的金属风暴,只要被笼罩住就没有逃脱的可能,而且德舰现在又有火控雷达提供瞄准,根本就不怕黑夜。
低空的攻击机群没有讨得便宜,高空的重型轰炸机更是占不到便宜,B17\B25是天黑之后才赶到战场的,机智的克兰克下令航母停止一切防空火力并避免一切亮光,只允许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对空射击,航母完全隐蔽在黑夜里,与周围浑然一体,仿佛一个黑洞,重型轰炸机只能对着亮光投掷炸弹,本就只有百分二三的命中率,夜间更是命中寥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