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西学好奇心(1 / 2)

高翰文这会儿能想到的大旗,跟传统传播知识,拉拢底层不同。

因为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诉自己,哪怕是后世90年代照样一大堆家长并不想自己孩子读书。读书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都只会是少数人的选择。

所以,推广西学并不能指望什么直接开启全民教育。有这个想法的一定会被现实教做人的。

既然如此,就只能寄希望于这帮士绅家的青年才俊了。

事实上,从后世革命来看,也只有这些家的孩子才更能够理解与执行新的理论。

参考后世中高考内容的演变逻辑,高翰文已经差不多明白这个大棋该怎么走了。

---

次日上午,就让自己两名弟子组织学生改到文庙街一处空宅子组织教学了。并告诫了新的课程规划。

由于没有助手,弟子们忙得简直脚不沾地。简直是拿学生当畜生用了。

不过好在弟子们也乐在其中,否则铁定跳反了。

朱赓与沈一贯分别负责各场考试中的实务与经义两个部分。

朱赓重归纳,将历史上优秀的和近年来科举的各类判语、诏、浩、表、时务策等内容汇编成册,用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构并添置索引。

基本上历史上有过的主流或重要的事迹特征都被按主体立场不同,原因过程结果等不同角度进行梳理。

基本上完全超越了当代儒家单一视角看问题的局限。全视角的结构化罗列,基本能够兼顾稳扎稳打与推陈出新。打破孤立或单一视角限制,学会多角度,联系地看待问题,这或许就是高老师想要传播的道理吧。

沈一贯则是更注重经义内容的溯源与假设探讨。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对孔孟朱之言在传播过程流变的分析,接下来对孔孟之言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朱子之言在南宋的时代背景,分别提炼出其观点的时代前提。

随便表面上看,这可能是收到了张逊肤儒学复古学派的影响,要不然何必辛苦溯源呢?但事实上,只有溯源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儒学,才能再当前的仕林中占据道德制高点,毕竟谁也不能说孔孟朱有错误不是。绝对正确的东西,就算不够华丽,起码也是个中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