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听后,当即应道:“公公放心,刘某明日就命人征调民夫、青壮,协助大军共同守城。”</p>
“好!”</p>
“那就拜托刘尚书了,咱家初来乍到,还需要刘尚书多多帮衬才是。”</p>
韩赞周由衷的对刘廷元说道。</p>
“都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p>
“如果所有人都能向刘尚书一般,那区区几百倭寇又算得了什么?”</p>
韩赞周不由的感慨了一句。</p>
听韩赞周这么说,刘廷元的眼中闪过一道亮光。</p>
他看着对方,试探性的问道:“公公,魏国公那边……?”</p>
韩赞周端起茶盏道:“魏国公声称身体不适,打算向朝廷请辞,南京的防务问题,以后还是得靠刘尚书。”</p>
刘廷元就在南京,徐弘基是什么情况,他岂会不知?</p>
闻言,心里顿时就明白了。</p>
一定是眼前这位守备太监,和魏国公之间生出来龌龊。</p>
不过,这件事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也不打算掺和他们之间的事。</p>
另一边。</p>
南京城外一家农户中。</p>
孝陵卫一位名叫周宗方的小旗官,扛着一大袋的精米,外加一条猪肉、一壶酒,满脸笑意的推开了家里的木门。</p>
“爹,您回来了?”</p>
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听见动静,立即蹦蹦跳跳的迎了出来。</p>
身后跟着一位模样清秀的女子。</p>
她怀里还抱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两三岁的孩子。</p>
女子先是对其笑了笑,然后目光落在他手里的东西上,面色有些惊喜的问道:“卫里发饷了?”</p>
周宗方点头道:“不错,正好买些东西回来,给你和孩子补一补。”</p>
说着,他放下东西,揉了揉女娃的头顶,对其笑道:“囡囡,去东边把爷爷奶奶,叔叔他们叫过来。”</p>
女娃乖巧的点头道:“是,爹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