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能接着走私,但走私不仅危险,还要上下打点,一旦走漏消息或者被查出来,动辄就是抄家杀头。</p>
可以说,仁宗时期出现的短暂海禁,除了打击渐渐兴起的沿海走私,同样也是在让百姓商贾们安心,朝廷不会再这么大规模的累民伤财,与民争利了。</p>
“内阁可有对策?”朱高炽问道。</p>
杨士奇接着说道:“必须先由朝廷组织一次开海,让沿海商贾与内地百姓都能安心,再来一次正常分红。而且可以的话,这第一次分红,朝廷最好不要拿走太多,得尽量给跟随的商贾多分一些。”</p>
说白了,就是用明确的实际行动,来让百姓与商贾们能够安心,还能顺便给宗室、勋贵们做出榜样,让他们真正看到朝廷想要开海贸易的决心。</p>
林煜只是简单提出来,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有着各种考量,这些都得靠内阁来查缺补漏。</p>
说过了开海的问题,还有同步推行的宗室新政。</p>
回答的不再是杨士奇,而是换成了杨荣来说:“宗室改革新政的推行,目前来说还算顺利。因为有赵王带头裁撤护卫,主动减低俸禄本色,所以各地诸藩宗王虽有反应,却也并无大动。其中,汉王在得到陛下旨意后,更是主动为朝廷开海,捐纳白银五万两。”</p>
五万两白银,对于当前时期的大明来说,算得上一笔天大的巨款了。</p>
有少数的超品亲王(比如肃王),一年的俸禄都没这么多银子。</p>
朱高炽不置可否,他这个好二弟自从被父皇强行贬到了山东乐安,性子上倒着实比从前收敛了不少。</p>
至少也学会隐忍了,不会再动不动就把不满和怒气,全都摆到明面上。</p>
天晓得因为这个性子,自己当年可没少替这个不听话的好弟弟求情,还多次写信劝阻要学会克制,不要当着父皇的眼皮子底下造反坏事。</p>
“拟旨,汉王忠肯体国,为开海主动分忧,赐金锭两枚,着汉王世子入京,由宗人府录入宗册,选派名师教导。”</p>
这么一套赏赐下来,钱花的不多,但面子上却给足了。</p>
尤其是两枚金锭,这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金元宝,而是取自永乐年间下西洋,从南洋采买金料熔铸而来。</p>
金锭正面刻有“永樂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五十兩重”的字样。</p>
本身并不用来流通,只极少情况会赏赐近支宗藩(梁王朱瞻垍大婚时赐了一枚),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p>
开海、宗室的问题说完,接着又议了一些不咸不淡的小事。</p>
杨士奇一行人各自交换了几个眼神,一直没怎么开口的户部尚书夏原吉,有些忍不住率先开口道:“陛下,对各地诸府黄册更化一事,户部已有章程,还请陛下过目。”</p>
说着,从袖口中取出一部奏本,经由太监递送到了朱高炽手中。</p>
只是简单翻看了几页,朱高炽便笑道:“呵呵,不用如此,朕知道几位爱卿想说什么。毕竟,朕今日召见诸位,本就是为了此事。”</p>
杨士奇几人倒是没什么意外,主动呈奏的夏原吉没有说话,默默坐了回去。</p>
“几位爱卿是不是想知道,之前经过内阁、户部联手改良的两税新法,在林先生那里到底如何?”</p>
下方的杨士奇几人下意识屏住呼吸,心中既有着对自己才学的傲气,也隐隐带着些期待,期待神秘的“林先生”,能够给他们不一样的答案。</p>
朱高炽环视一圈,没再卖关子:“朕要说的是,林先生的答案,与几位爱卿的解法,完全不同,而且还要更加优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