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赋税苛政(2 / 2)

刁难归刁难,朱瞻基还是虚心求教:“还请林先生能够说明。”</p>

林煜说道:“答案很简单,从明初太祖高皇帝初定两税法时,底层百姓按照双册制,严格缴纳的规定赋税,实际就已经远远超出了秦汉时期的赋税比例……”</p>

“不可能!”</p>

朱瞻基几乎脱口而出,神色相当失态。</p>

就连一旁皱眉思索的于谦,同样也是满脸疑惑,问道。</p>

“太祖高皇帝以鱼鳞册、黄册为基,定下两税法,为的便是厘清宋元以来混乱不堪的税制前政,好让百姓能够得到喘息休养,为何反而会比秦汉赋税更重?”</p>

秦汉不必多说,前者可是有着“暴秦”的骂名,二世而亡更是连累得始皇帝名声也算不太好。</p>

而后者的大汉,虽打出了“寇可往,吾亦可往”的煌煌天威,但穷兵黩武同样也让百姓负担更重。</p>

就连汉武帝也为了安抚民怨,下达了轮台诏。</p>

可大明不同,朱元璋作为正儿八经的贫民出身,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算是最能与百姓共情,也能深刻理解民间疾苦。</p>

在对待百姓上,放到历朝皇帝,都算是相当不错的那一批。</p>

就连御制《明大诰》中,光是惩罚限制官僚贪污腐败、鱼肉百姓,就占据不少篇幅。</p>

还允许没有功名的白身百姓,能够直接越级弹劾官吏,而且朝廷必须受理。</p>

“答案我其实刚刚就已经说过,历朝的税法实际都是继承自前朝并在其基础上做出一定改良,去除一些苛政摊派……”</p>

林煜重新强调了一遍。</p>

这话落在于谦耳朵里,先是有些迷茫,紧接着脑袋里仿佛灵光乍现,脸上终于露出恍然之色。</p>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百姓……实苦啊!”</p>

于谦都听明白了。</p>

朱瞻基也是从失态中渐渐回神,略一思量下,便明白了林煜要表达的意思。</p>

历朝税法都是承袭前朝,比如汉初承秦的授田,唐承隋的均田和租庸调,再到宋朝一定范围内继承的两税法(与明朝不一样)。</p>

元朝的混乱不去多说,就连明朝的两税法,也是参考了北宋晚期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教训,还有蒙元的部分经验。</p>

可以说,这一连串下来,历朝税制的变法规律,其实都是相连的。</p>

税制变法相连,那也就代表,赋税的比例,同样也是相连的。</p>

乍一听似乎没什么问题,可仔细一想,问题可就大了去了。</p>

因为历朝开国,说是继承前朝,但真正能继承下来的,都是前朝末年的税制。</p>

而按照林煜此前说的王朝土地兼并规律,到了王朝末年,就意味着土地兼并已经到了极其严重,以至于王朝都不堪重负的程度!</p>

与之相对,土地兼并到了这种地步,赋税自然也得跟着增加摊派。</p>

这其中的种种已经不言而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