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觉诧异,但他还是默默退了回去。</p>
朱高炽说:“父皇曾为燕王时,朝中有奸佞作祟,离间天家亲情。故而父皇起兵靖难,还朝野一片安宁。”</p>
“先皇圣明,陛下圣明!”</p>
“然,靖难一事,父皇在世时,常感痛惜懊悔。为免后世子孙重蹈覆辙,便下旨裁撤宗藩护卫,加赐宗藩薪俸,以保大明国祚安稳,亦保天家宗藩亲情不绝。”</p>
“只是,父皇终究还是想错了,太祖也想错了。宗藩问题,既不在靖难,也不在藩王掌兵……”</p>
朱高炽说到此处,抬眼看向下方文臣中的夏原吉,稍微润了润嗓子说道:“夏尚书,你来与诸卿说说,宗藩问题到底出在何处?”</p>
夏原吉神色一振,当即出班拱手道:“先皇厚待宗藩,以此为筹换取宗藩主动交出护卫,避免再现八王之乱等祸事,此不失为杯酒释兵权之妙策。可是,先皇却错算了一件事,那便是宗藩的优待,极有可能……不,是百年以后,必定会拖垮我大明的国库财政。”</p>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p>
只是,还不等百官议论,就听夏原吉接着说道:“从洪武初年开始,我大明宗藩仅有58人,而到了永乐初年,不过三十年间,就已增长至127人。而从永乐初年至今,只短短二十年时间,宗藩在籍人口早已突破1000多人,并且不计宗藩女眷。”</p>
不计宗藩女眷,这就相当惊人了!</p>
“而宗藩的俸禄,便是最低的辅国中尉,也要远远超出我大明一县主官的年俸。”</p>
这么一说明,许多官员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哪怕不怎么精通历算,也清楚从五十八人增长到一千多人,只用了不过五十年时间,这是何等可怕的增速。</p>
而大明一共才多少官吏,这要是按照这个速度继续繁衍下去,百年之后的大明又得有多少不事生产的宗室。</p>
如此多的宗室,等同于让大明要支出的官吏俸禄,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p>
从迁都北京开始,大明的赋税要供养朝廷,其实就已经有些捉襟见肘。</p>
这不说十几倍,就是稍微把财政支出加个几成,估摸着朝廷都得扛不住。</p>
朱高炽适时的开口说道:“父皇为保宗室亲情不断,厚待宗藩,但,是故,朕要对宗藩加以革新。”</p>
说罢,就是将早已商定好的诏书拿出来,对满朝文武勋戚进行宣读。</p>
相比之前拿出的,这一次的诏书明显细节更为完善。</p>
从削减宗藩俸禄到限制封爵资格,限制宗藩人口繁衍,再到开放四民之禁。</p>
一条条规定,让百官无不震动。</p>
有不少官员一度想要出班劝谏,别的不说,只是开放四民之禁,就已严重违反祖制。</p>
而且宗室能够离开藩地,自由选择职业,对朝野也是个巨大隐患,不能起这个坏头。</p>
只可惜,这些官员普遍品级较低,就算想要劝谏,也没先开口的资格。</p>
然而,有资格说话的内阁、六部大员,却全都保持静默。</p>
部分官员开始若有明思,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p>
倒是作为朝会吉祥物的武勋贵戚们,个个都是脸色难看。</p>
因为皇帝下达的限制宗藩的诏书,同样也对他们这些勋贵进行了限制。</p>
其他的也就罢了,关键是俸禄的削减,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p>
只是,连内阁六部都不开口,这些勋贵也差不多明悟,怕是皇帝老早就决定好了。</p>
甚至往深处想,这或许就是新皇登极给出的下马威。</p>
新皇的仁厚之名太响亮,不少人都快忘记。</p>
这位可是先皇的太子,更在靖难之役中,独自一人留守坐镇北京。</p>
一直等到诏书宣读完,夏原吉才带头高呼:“吾皇万岁!”</p>
“吾皇万岁!”</p>
百官勋贵反应过来,齐声山呼。</p>
至此,限制宗藩勋贵的诏书,就算全票通过。</p>
朱高炽心情不错,随即趁热打铁,说道:“众卿免礼,朕今日还有一事打算宣布。”</p>
顿了顿,继续说:“朕前几日已与内阁商议,决定解除海禁、西南茶马贸易禁令!”</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