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古仙</p>
也不认得是什么书,又拿起旁边一本《北华真经》,一本《度人经》照样不认得,陆续检查了其他几本,都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古籍,只有一本《道德经》知道是老子所作。刘静也依次检查了一遍,对我们说道:“这些书大部分都是先秦之作,早已失传久远。”</p>
耗子从小对书不感兴趣,看我们在津津有味的研究,凑过来问道:“啥书啊?你们看得这么入迷。”刘静没有理会,继续对我说“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修道之书,有很多都是道家经典,比方这本《归藏》,里面叙述的就是如何修炼奇门遁甲之术。传说这类书籍在秦以前有很多,当时百家争鸣,文化繁盛,后来秦始皇为了防止民众修的此术而无法管教,更怕有人通过此类书真的习得长生不老,羽化飞升,来抢夺他的皇位,所以借口术士顶撞他的引子,施行焚书坑儒之政,收缴全天下之书,民间只得保留医药、卜筮、耕种之类书籍,其余全部焚毁,已至很多经典古籍都从此失传,后世无法拜读细研,只能从其他一些典籍中窥得其中风采,想不到这里还保留有这么多上古奇书!”</p>
这间石室的环境,相对外面要好了很多,书虽然古旧,但都保存的很好,又仔细检查了一番,在书架的最后一层,有个小木匣,打来之后,里面有一摞未经装订的信纸,当头一张写着“研道札记”四个大字。看这东西放的这么仔细,必是重要之物,我们把那摞信纸拿出来,放在石桌上打算细细阅读,这时老兰在墙上的石龛里发现半截未烧完的蜡烛,便点了起来,我们熄灭手电,保存电量,后面指不定还要依靠它逃命。</p>
翻开那沓信纸,从第一页认真的看起来,“自余入道,前后已历七百余载,仙师虽学达古今,出神入化,然终不得大道,超脱无门,飞升无望。纵向上古先贤,飞升者不计,然自刘彻之约后,闭仙门于各道,虽胸有大志,道可升天,奈天子之约不可违,含泪尸解,饮恨黄泉,至今已有三百载。吾每忆仙师,悲愤不可抑,自承仙师点化,志存道经,学更有所长,然劫门已至,亦不可破,想吾仙师之冤恨,不欲重蹈其覆辙,必寻计破之!”</p>
“李隆基天宝四年,峨眉有蛇破约飞升,终成吾计也,吾命麒麟毙之,取其尸,然蛇龙种也,受创入眠,百年可醒,脱其久皮,恢复原法。吾趁其仙蜕,再毙之,啖其蛇珠入腹,眠其蜕中,两千载可醒,则吾必可超脱大道,渡的彼岸,成仙师之遗愿,纵属破约,然天道不可知,飞升与否,在此一遭。”</p>
“卢越从吾修道已二百载,吾知其自幼与青蛇戏,然飞升大道,不全小节,彼时令其尸解,以防大道受阻。”</p>
“青蛇已醒,吾欲取其珠,破腹视之,无有珠,待细看,后遭大击,乃卢越也,盖珠已入其腹,彼欺师之人,实大恨,然吾害其之心在前,不可谓正也,虽悔更恨,劫数使然,吾步仙师后尘也。”</p>
我们看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将这厚厚的一沓全部看完,虽然其中有很多让我们不明白的地方,但大概事情还是能够看的明白。这间石室的主人跟随师父学习道法七百多年,期间师父飞升无望,含恨而死,他不想步师父后尘,于是寻计取青蟒的蛇珠,助自己修得大道,却不料被自己的徒弟捷足先登,反而害了自己性命,没有突破最后的桎梏,最后和师父一样,含恨而死,下场虽然悲惨,但也是他害人计划在前,并不可怜。</p>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都唏嘘不已,一方面因真的发现传说中的仙人而震惊,另一方面仙人之间竟也勾心斗角,并没有超脱世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逍遥自在,与世无争之状,也怪不得他们无法修得大道,飞升无门。我细细的想了一下,根据现有的线索推断,耗子和老兰在蟒墓中发现的老道尸骸应该就是这本笔记的主人,而青砖巨棺中就是这人的徒弟,卢越,并且他还真的活着,不过按照笔记中的记载,置于蟒皮之中需要两千年才能醒过来,现在被我们意外突入,改了格局,能否最终和预想的一样成功飞升,还不可知。若真因此而丧命,也是其命数使然,大道不可争,毕竟他也是欺师灭祖之辈。</p>
笔记虽然解答了许多疑问,但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这本书和蟒墓中的书一样,都提到了汉武帝之约,不过到底这个约定是什么,和谁约定,都没有明确叙述。但似乎这个约定制约着每个修仙的人或动物,让他们无法飞升仙举,超脱逍遥。</p>
刘静轻轻的把笔记放回木盒里,小心翼翼的放回原处,我们又四周查看了一番,再无别的奇异之物,也不存在别的出路,心底安定几分,有感觉前途渺茫。我看大家都劳顿了长久时间,早已疲惫不堪,这么干耗着也想不出办法,不如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对他们说:“大家也别丧失信心,此处虽说暂无出路,但也比较安全,我们就暂且在这里休息一下,养足精神,再另做打算也不迟,说不定睡一觉脑袋灵光了,就会有办法离开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