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诗界泥石流张宗昌(1 / 2)

《史上最牛的打油诗,张宗昌堪称诗界泥石流》</p>

【张宗昌是历史上有名的三不知将军。】</p>

【不知道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钱,不知道有多少老婆。】</p>

【虽然三不知,但是很爱作诗。】</p>

大唐。</p>

“张宗昌?朕记得好像是之前那个在龙王庙求雨的?”</p>

李世民的记性很好,特别是天幕上发生的比较重要的事情,他都会清楚的记得。</p>

之前这个张宗昌的那一派发言,可是给他吓了一跳,自然对此人的名字印象深刻。</p>

“此人不会又有什么惊世之言吧?!”</p>

李世民满头黑线,一点儿也不想让天幕播放此人的事迹。</p>

不过……</p>

这三不知也能打仗吗?这是个什么东西啊?!</p>

看到天幕简短的三条评价,李世民着实有点绷不住,怎么的后世这个时期的将军竟然还有这种货色?</p>

不知道有多少兵?</p>

那岂不是哪天被人卖了都不知道?</p>

大清。</p>

乾隆 眯了眯眼,露出了一副地铁老大爷看手机的表情。</p>

“张宗昌?就那种货色也能作诗?”</p>

“连兵都不知道有多少,识不识字呢?”</p>

“天幕怎么回事,难道后世人喜欢这种丑角?”</p>

【有一年济南大旱,庄稼几乎要枯死了,老百姓苦求当时的地方官,张宗昌去祭天求雨,张宗昌对这套不太感兴趣,但他还是亲自去龙王庙主持求雨。】</p>

战国时期。</p>

秦惠文王嬴驷笑的四仰八叉,拍了拍桌子。</p>

“哈哈哈哈哈哈哈~”</p>

“求雨……哈哈哈哈哈~”</p>

“他哪里是求雨啊,他分明是去抢!哈哈哈哈……”</p>

同样是对此人十分有印象,嬴驷似乎很喜欢张宗昌那跳脱的性格。</p>

张仪:“……”</p>

不明白笑点在哪里,有点担心自家大王的精神状态……</p>

大宋。</p>

范仲淹摇了摇头。</p>

虽然对于鬼神之事,他也一向是敬而远之,但是,求雨这种事,既然去做了,那又怎么能像张宗昌一样儿戏。</p>

“此人听从百姓的要求,却又这么一番做派,当真是一身匪气,难以捉摸。”</p>

对于范仲淹来说,看清这么一位没有多少文化,又充满匪气的军阀头子,实在是太过容易。</p>

【几天后天还没有下雨,张宗昌恼火至极,声称,如果老天爷三天之内还不下雨,便与老天爷决一死战。】</p>

先秦时期,正在给弟子们讲课的孔子,手中的竹简都掉到了地上。</p>

他默默地捡起来,闭目养神。</p>

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p>

本来还想着听听这位后世的主官能作出什么诗句。</p>

没想到是这样,他一下子不想听了。</p>

他想收回之前说的某句话,有教无类。</p>

像张宗昌这样的他还是有下类吧,这种连老天爷都能拼了的他教不了啊。</p>

【张宗昌为此还作了一首求雨诗,全文如下】</p>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何为难张宗昌】</p>

【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你的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p>

大唐。</p>

李白月下独酌,看到天幕上如此诙谐幽默的诗句,一时间也是被逗笑了。</p>

“这张宗昌倒是个妙人……”</p>

“原来打油诗是这般意思?”</p>

他摇头笑笑,本来还想着,这位明显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竟然也会作诗。</p>

……</p>

“虽然不是什么美名,但这也算是名垂青史了吧?”</p>

“不知道我作的诗天幕以后会不会播放呢?”</p>

许多朝代的诗人、文人,都翻出了自己的诗句,读上两遍,觉得比这张宗昌的好的没边,就不吃不知道天幕以后会不会放。</p>

《张宗昌那些令人捧腹的诗句》</p>

【《大明湖》】</p>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p>

大明,朱元璋完整的把这首诗读了一遍,嘴角狠狠地抽了抽。</p>

“这张宗昌真是不学无术。”</p>

“就算此前没有机会学习,但是好歹成了一方主官,难道不知道请两个老师吗?”</p>

“妹子,你笑什么?”</p>

在一旁偷笑的马皇后说道:</p>

“重八,我倒是觉得,这诗虽然不怎么样,可倒是朗朗上口,而且生动有趣,或许,给孩子们用作蒙学童谣不错。”</p>

听到自家妹子竟然有这种想法,朱元璋连忙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p>

“不不不不…不行!”</p>

“那岂不是让把孩子都教坏了。”</p>

“就算不用李太白,苏东坡的诗词,那起码也要挑选一些过得去的,就算是想要通俗易懂一些,咱的也不错啊。”</p>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p>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p>

朱元璋的文化是后来自学的,他本就是一吃不饱饭的放牛娃,此前怎么可能读的起书。</p>

“你那诗杀气太重,不能让蒙学的孩子来学。”</p>

听到自己丈夫炫耀自己的一部得意之作,马秀英不禁笑着摇摇头。</p>

【游泰山】</p>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p>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p>

如此炸裂的诗句一出来,万朝直接炸锅了。</p>

嬴政:“啊?”</p>

这粗了细了的,一下子给去过了泰山封禅 的嬴政整懵了。</p>

“所以呢?他想表达什么?”</p>

一旁的李斯已经开始偷笑了。</p>

大清。</p>

乾隆已经听的满头黑线,这都什么跟什么。</p>

他指着天幕说道:“你搁这搁这呢?”</p>

初唐。</p>

年仅七岁已经作出了《咏鹅》的骆宾王还本着学习的态度,看到天幕上的诗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p>

直到他觉得不对劲。</p>

“上头细来……下头粗?”</p>

“这……这是诗吗?”</p>

张宗昌的诗句,给了他幼小的心灵大大的震撼。</p>

明末,崇祯一捂脸。</p>

着实是被这惊人的诗句给惊到了。</p>

“粗劣不堪、粗劣不堪……”</p>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文采其实还算可以。</p>

最有名的当属赠秦良玉的四首诗,其中一首诗是这样的。</p>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p>

所以,张宗昌的这几首,自然在他看来粗劣至极了。</p>

【《游趵突泉》】</p>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p>

【三股水,光咕噜,咕噜咕噜光咕噜】</p>

大宋。</p>

李清照看到这首诗一下子就蚌埠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