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找赵策说完漕运的事情没几天,果然弹劾的奏折就接连被送到了弘治皇帝面前。</p>
弹劾的人,无一不在诉说着海运的坏处。</p>
海上情况不明,还时不时有大风浪,恐怕运输的粮食会被海浪所倾覆。</p>
一旦船被海浪倾覆,那运载的粮食可就什么都不剩了。</p>
还说国朝发展这么多年,漕运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p>
历朝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开凿的漕运,若是因此而被闲置下来,沿岸好不容易清剿的匪寇也会卷土重来。</p>
沿岸百姓的安危实在让人担心。</p>
各种的理由,他们都在阻止着后面可能继续海运的行为。</p>
上奏折的人实在太多了。</p>
加上那些官员们在先前开海和抬高商税这些事情中所积压的怨气,似乎一下子全部爆发。</p>
弘治皇帝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对于这些奏折无视。</p>
今日早朝,他不得已安抚了一番百官们。</p>
只是安抚刚落,又有人站出来,言辞激烈的批判了此事。</p>
这官员见众人的弹劾上奏明显不能说动皇帝,于是把矛头直指赵策。</p>
“臣听闻,漕运改海运一事,乃是出自永西伯之口。”</p>
“永西伯虽然是朝廷勋贵,但他毕竟年纪轻。”</p>
“漕运的历史,由来已久。”</p>
“岂能因他一人之言,陛下就如此鼎力支持?”</p>
“不错。”有人附和道:“以永西伯之才学,不过区区一举人罢了。”</p>
“举人去给太子讲学,本就不妥。”</p>
“如今陛下更是直接听信他的话,就要改变我朝经营已久的漕运。”</p>
“自隋以来,历朝历代在漕运上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得以疏通南北,承接起江南之地与北直隶的官运。”</p>
“漕运如今正值繁荣,沿岸贼寇也都被整治的几乎消失。”</p>
“陛下若是贸然开了海运代替漕运的头,朝廷又要在海防上投入更多兵力。”</p>
“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增加了朝廷在军事上的负担?”</p>
“此举若是被天下人得知,恐怕陛下也满难免会受到天下有识之士的诟病。”</p>
这官员的话,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p>
大家又纷纷调转枪头,都把矛头指向了赵策。</p>
弘治皇帝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p>
今天上朝,他就知道会有一场硬仗要打。</p>
想不到这些人的反应,居然比想象中的还要激烈。</p>
个个言辞切切,说话间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国朝着想。</p>
立于百官之前的刘健两人,看了一眼岿然不动的李东阳,两人也默契的没有说话。</p>
弘治皇帝道:“若不改海运,任由漕运继续堵塞,那庆阳府的百姓怎么办?”</p>
吏部郎中站出来说道:“陛下,漕运堵塞,也只是一时。”</p>
“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用陆运跨越堵塞的区域,而非冒险使用海运。”</p>
“臣觉得此举,实在有失考虑。”</p>
这海运,如果失败了或者延迟还好。</p>
但如果真的比漕运更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成功送达。</p>
那肯定就不是他们这群反对的人乐于见到的。</p>
先前开海,动的那部分的利益,本身就让朝中不少人积怨已久。</p>
如今改漕运为海运,又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p>
本来大家走私的、控制漕运的,都一起吃的满嘴流油。</p>
如今走私的被开海打击了不说,你这漕运的还要去抢他的饭碗。</p>
这他们哪里肯答应?</p>
于是便一堆人,吵成了一团,嚷嚷着让弘治皇帝停止海运,及时止损。</p>
以免运粮的船在海上遇到了什么风浪。</p>
到时候粮食送不到不说,跟着押送的士兵们都有去无回。</p>
他们极尽可能,夸大其词的说出了海运的害处。</p>
至于因为运粮不及时,可能死去的百姓。</p>
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数字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