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磨刀(1 / 2)

徐东升看着卫明成,“对,趁着孙莉莉带来的余威还在,我要趁热打铁。”</p>

他这么说,卫明成就明白了他的打算。</p>

徐东升这一段时间,经历了纪委事件,土改事件,网暴事件,再到昨天的动员大会事件。</p>

每一件都是风口浪尖,每一件都在把他往孤立无援上推。</p>

现如今一切暂告一段落,徐东升选择在这个时候召开干部大会。</p>

那些原本并不看好他的人,这个时候就会动摇。</p>

如此一来,徐东升很可能会有自己人。</p>

这让卫明成心中有些诧异。</p>

他跟郑先功这些老同志,老朋友,一直都有联系。</p>

早在徐东升还在珠城的时候,郑先功就已经跟卫明成频繁沟通。</p>

他们说的是滨城的发展,以及郑先功来滨城后,可以拉拢的人,以及需要打压的人。</p>

一开始徐东升并没有出现在他们的视线内。</p>

直到徐东升促成同珠城药材市场和茂林的合作后,徐东升提出的中药之都规划,也终于能提上日程了。</p>

他才有资格进入两位老人谈话的内容。</p>

按照郑先功的说辞是,如今整个滨城发展不均衡,甚至有些营养不良。</p>

为了支持省会城市邹康市,几乎抽干了全省的资源。</p>

以至于农村人口严重流失,各地级市只能以牺牲环境换利益的方式,继续运转。</p>

而集全省之力发展起来的邹康,发展的也没有想象中的好。</p>

经济体量上,虽然挂上了一线城市的标准,但城市发展对基建,房地产以及福土康这一类外来公司依赖过大。</p>

这一类公司,本身就是逐利而来,看重的是省里给出的各种土地,财税优惠,人事资源的优惠政策。</p>

这就相当于在饮鸩止渴,越是依赖这些东西,就越是陷得深,甩不掉。</p>

一旦停止对这些项目的扶持,他们就又会跑到其他地方。</p>

到时候好不容易推起来的邹康市,就会成为一个全国的一个笑话。</p>

上头让郑先功来做这个书记,除了平息严世宽和钟爱民争斗之外。</p>

严峻的发展形势,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一环。</p>

而这个时候徐东升的中药之都理念,恰逢其会,让郑先功看到了另外一条路。</p>

滨城是个农业大省,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和农民。</p>

如果能调动这些人的创收积极性,成功拉动全省的经济,当下制约滨城省发展的桎梏就有了破解之法。</p>

同时他们也明白。</p>

在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两个高压线之下,做成中药之都何其艰辛。</p>

郑先功和卫明成说这些的时候,一度产生过换将的想法。</p>

他想着,在全省范围内,抽调出一些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干部,来替徐东升做这个事。</p>

但是被卫明成给否了,在他看来,想要做成这种事,不能靠官场老油子。</p>

就得是徐东升这种有冲劲,有想法的‘新人’。</p>

只有这种人,才不会被长久以来形成的体制枷锁禁锢。</p>

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有意的促成了徐东升这一段时间的经历。</p>

这些经历,被卫明成说成了‘磨刀’。</p>

为的就是将徐东升这柄破局之刃,磨得锋利些,再锋利些。</p>

如今看,效果不错。</p>

就算所有人都反对,所有人都抵制,徐东升依旧能在这种压力下,办成了他想办的事。</p>

而经历了这些,徐东升再去开干部大会也好,去市井中寻找同道中人也罢。</p>

找到的也都会是他的同道中人。</p>

有了徐东升在茂林的成功实践之后,郑先功就会总结其经验,然后推广到全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