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葡萄牙帝国的崛起》(1 / 2)

高宷:“什么是西班牙人?”</p>

面对他的疑惑王文龙只能尽量回答,“回公公的话,西班牙人是弗朗机人的一种。”</p>

高宷:“弗朗机人不是在澳门吗?”</p>

王文龙:“澳门的乃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乃是两个国家。”</p>

高宷:“哦,弗朗机是好几国人的称呼?澳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语言长相可有分别?”</p>

王文龙感觉已经有些棘手,硬着头皮回答:“分别是有的,两国风俗语音都颇有不同。”</p>

历史上福建江苏的官刻书作坊全都印过这本书,足以说明这类书在市面上的需求颇大。</p>

可高宷的问题还没有结束</p>

前世王文龙就非常喜爱这位历史学家的成名作《地中海三部曲》,那煌煌三大部头的史诗花费了王文龙大半年时间才看完。</p>

“听说海外有个大食,是否就是那什么牙的人所来之处?”</p>

思考良久,王文龙突然想到刚才他和高宷解释西洋情况时费口舌最多的就是关于弗朗机人和殖民地的事情。</p>

“怎么从天竺居然又可以去往吕宋呢?”</p>

再比如原书中有大量篇章解释了葡萄牙人早期开辟航线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天主教,还有各种天主教历史的科普,这些描述完全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中心,按照原文的内容写的话也肯定会被尊奉儒学的大明士绅所不容。</p>

罗杰·克劳利写作历史并不是用古板的描述加点评的方式,这位历史学家笔力极强,所写历史著作更像写一部史诗文学,让时代背景中的一个个历史人物相继登场上演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p>

就像后世的世界首富写一本《我的成功之道》可以卖到脱销,但是王文龙现在就是一个刚刚成名个把月的小说作者,他写一本《我的成功之道》……谁买呀……</p>

大明就靠在东南亚头顶,可大多数明人脑海之中就没有海外贸易的概念,想要解释地理都解释不通,更别说搞清什么叫殖民地经济了。</p>

首先名字肯定得改,把蕞尔小国葡萄牙叫做“征服者”,这时代简直是开玩笑,将煌煌大明天朝上国放在什么地位了?</p>

比如写时事趣闻的《万历野获编》,写各种人生哲学的《聪斋训语》之类,这种书籍能够展现写作者的见识之广,缺点就是这种书籍的销售很吃作者名声。</p>

但是基本框架却不需要改变。</p>

这年代的文人写书想要出名最好自然是编各种哲学书,类似李贽的《焚书》这种作品,王文龙只要敢写出来,肯定能够挣得大名。</p>

读他的书不仅是在看一部部历史研究作品,更是在看一本本精彩的小说!</p>

当然书中许多内容也要有所取舍。</p>

既然自己现在有个西洋来客的身份,又想要获得大名,那不如就写一本关于大航海时代世界史的科普书,也为这时代的明朝人打开一下眼界!</p>

以前他一直把抄书的内容局限在明清两代的作品,却从没想过这个思路,此时思维一打开,立马就有了灵感。</p>

想来也是悲哀,此时西方世界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接连崛起,荷兰也即将赶上。</p>

但是代价就是容易引起政治风险。</p>

就算要写他也不敢现在写。</p>

而高宷问了一阵听不明白,同样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直接摆摆手让王文龙不要再说,继续听戏。</p>

如果明代人说对于吕宋、婆罗洲这些东南亚地名还有点概念的话,那么远在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兰人,明人可以说基本只存在一些幻想了。</p>

科技类的书籍,比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欧式几何》等等也能写,但是这玩意儿读者更少,一般是官方印刷机构为了便利天下才会承担印刷的工作,而出版商考虑到利润基本就不会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