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公公收税(1 / 2)

王文龙不知怎么评述,转头问道:“高宷在月港,怎么收税都收到建阳来了?”</p>

李光缙冷哼一声,摇头说:“那高宷一入福建就开始清点福建各县的市集,每个集市都派有税役,建阳这里还算来得晚的,我们晋江早就有了。”</p>

“这几日集市上贸易开始的时候,税役就在集市中心竖起大木牌,把天子命高宷征税的圣旨写在上面,那些家伙便扛着牌子横行霸道,凡是到集市上买卖的人都要给他们钱财。”</p>

余象斗在一旁补充说道:“别说事集上了,就是如今书坊里头的图书,刚刚放到书船上就有人来收钱,问他们依着什么凭据就拿这张圣旨出来,不想给也得给。”</p>

两人一说,王文龙也终于有了印象。</p>

万历整的这一出派太监收税,可是把全天下给闹得鸡飞狗跳。</p>

“草民养了个女儿,十六岁年纪,花儿一般容貌,草民见她生得妩媚,便起了贪天的胆子,想要将小女送来公公身前,不敢说如何服侍,能给公公做些粗重活计让公公开心,也是草民的心意了。”</p>

高宷瞬间就被他给逗乐了,笑道:“咱家不过三十出头,哪就听得这上岁数的话?”</p>

此时高宷正在自家崭新的花厅里头见客。</p>

打开一看他就皱起眉头:“给了他半个月怎么才弄到这一点东西?”</p>

收税的太监以及手下养着的泼皮无不因此发财,却给普通百姓造成极大困扰。</p>

高宷虽然是个太监,却极其喜好女色,收了四房妻妾,林宗文不知通过什么关系得知了高宷喜爱美女,专门买了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到高宷身边服侍,自然得到高宷欢心。</p>

“叫月港督税司的人收集宝物,那些海商若是问起,就说是用来进贡给皇上的,商人要是吵扰,就将他们连船带货一起没收。”</p>

很快林世卿便给高宷送上福建布政使陈性学的手书。</p>

高宷对这木讷的幕僚颇为不满,冷笑道:“我们这是为皇上收取贡品,皇恩浩荡,普天之下谁不感念?”</p>

时人记载了一件故事:万历二十八年,苏州商贩陆二运了一船灯草想要到吴中发卖,灯草只值八两银子,一路上钞关数不胜数,船还没有走过一半路程,税银就已经交了四两。</p>

林宗文抬头道:“公公身体健朗是福气,能享福活上一千岁。”</p>

林宗文说:“俺自小不省得算账,怕耽误了公公的事情。”</p>

沿海产盐的地方就收盐税,川渝地方要收木材税,路上有钞关水上有船关,百姓到市面上卖个小鸡仔也有专门的税目,甚至连多少年不用的废矿坑也专门派个人去收税,将税收摊派在当地矿工户籍的百姓头上。</p>

王文龙只能嘲讽说道:“这些税役为天子做工,果然是位高权重。”</p>

林世卿犹豫道:“如此只怕那些海商会有意见?”</p>

……</p>

高宷对林宗文的态度颇为满意,喜道:“你这家伙倒还是个记恩的。你和魏天爵关系不错?”</p>

打发走林宗文,高宷吩咐自己手下的幕僚林世卿道:“把陈性学的书信拿来。”</p>

这地方原本就是福州风景绝佳之所在,高宷到达福州之后看重此地,于是大兴土木。</p>

王文龙回到家中继续筹备绣像本的出版工作,只觉得世道太乱,想要改变也不知怎么弄,干脆不想掺合,自己这样安安静静写点小说该不会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先挣到钱再说其他。</p>

此时大多数士子还不愿意折节去结交太监,但是也有一些科举无望的人士想要走太监中官的路子。</p>

林宗文回答道:“俺自幼爱好枪棒,刀枪弓马全都来得。”</p>